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李大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祖琰,为魏度支尚书。大亮有文武才略,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赐马五乘,帛五十段。顷之,胡贼大至,大亮度不能拒,乃单马诣营说豪帅,为分别祸福,贼众感服,遂相率降。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至步而返。帝闻之悦,擢金州总管府司马。王弘烈据襄阳,诏大亮安抚樊、邓, 因图之,进击,下十余城。迁安州刺史。复使徇广州,至九江,会辅公祏反,以计禽其将张善安。公祏方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固守,大亮率兵击走之。迁越州都督。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见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绝 畋猎久矣,而使者求鹰。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太宗报书曰:“ 有臣如此,朕何忧!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亡千镒,乃朕所自御。”又赐荀 悦《汉纪》,曰:“悦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公宜绎味之。”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 讨吐谷浑,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进爵为公。十八年,幸洛阳,诏副 房玄龄居守。玄龄称“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俄寝疾,帝亲和药,驿.赐之。临终,叹 曰:“吾闻男子不死妇人手!”命屏左右,言终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后破吐谷浑,复赐奴婢百 五十口,悉以遗亲戚。殁后,所育孤姓为大亮行服如所亲者十余人。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 纵遣之 
        B. 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C. 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D. 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署,古代官员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B. 男,即男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 
        C. 驿,指专供传递公文中途休息、换马地方,也指供官府或朝廷传递公文的马。 
        D. 含,古代丧葬时只能用珍珠或金钱放在死人口里,也叫“含口”或“含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李大亮智勇双全,面对敌众我寡的险境,他独闯敌营面见敌帅,晓谕祸福,并以真诚之举感化敌人归顺。 
        B. 李大亮忠君爱国,他对朝廷使者求鹰一事上表进谏,受到了太宗的赞扬,并得到了太 宗的赏赐与勉励。 
        C. 李大亮忠诚尽责,无论是独当一面率军征战,还是协助同僚开展工作,都能竭尽全力, 成绩斐然,深受赞誉。 
        D. 李大亮位高权重却仁爱清廉。他释放了朝廷赏赐的所有奴婢,亲自抚养亲族的孤儿, 去世后可谓家无余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复使徇广州,至九江,会辅公祏反,以计禽其将张善安。 
        (2) 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亡千镒,乃朕所自御。 

        参考答案 
        10、C 
        11、D 
        12、D 
        13.(1)高祖又命令李大亮去攻取广州,军队进入了九江,遇到了辅公祏叛乱,李大亮 用计活捉了他的部将张善安。 
        (“使”“以”“禽”各 1 分;“徇广州”“会辅公祏反”大意各 1 分。) 
        (2)古人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字千金来形容。现在我赏赐你一个胡瓶,它虽然没有千金那么贵重,却是我自己使用的爱物。 
        (“以”“虽”“亡”各 1 分,“一言之重订千金”“乃朕所自御”大意各 1 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王求礼传》(二)
        《新唐书·李绅传》(二)《新唐书·杜甫传》(三)
        《新唐书·魏征传》(三)《新唐书·孔戣传》(二)
        《新唐书·李袭誉传》《新唐书·王重荣传》
        《新唐书·李渤传》《新唐书·张弘靖传》
        《新唐书·韩休传》(二)《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韩愈传》(三)《新唐书·张文瓘传》(二)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二)《新唐书·萧颖士传》(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新唐书·陆贽传》
        《新唐书·李贺传》《旧唐书·李贺传》《李贺小传》《新唐书·裴行俭传》(二)
        《新唐书·柳浑传》《新唐书·宋璟传》
        《新唐书·张志和传》《新唐书·杜甫传》《新唐书·李白传》
        《新唐书·路隋传》(二)《新唐书·杜悰传》
        《新唐书·高元裕传》《新唐书·戴胄传》
        《新唐书·杨玚传》《新唐书·萧嵩传》
        《新唐书·李靖传》(二)《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裴度传》(二)
        《新唐书·魏征传》(二)《新唐书·郭子仪传》《旧唐书·郭子仪传》对比
        《新唐书·张九龄传》(二)《新唐书·卢怀慎传》
        《新唐书·路岩传》《新唐书·苏瑰传》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二)《新唐书·徐敬业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杜甫传》(二)
        《新唐书·房琯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