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因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上遣使者夜到郡邸狱,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吉闭门拒使者,曰:“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手!”使者还以闻.武常寤,因赦天下。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古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忍之,止污丞相车茵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事。尝出,近见驿骑持赤白囊,驰来至。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己,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吉乃叹曰:“士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永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吉顿首曰:“杜延年明于法度,于定国执宪详平,陈万年敦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上然之。及吉薨,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征杜延年为御史大夫,后其年老,乞骸骨。病免。以于定国代为御史大夫。黄霸薨,而定国为丞相,陈万年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 赞曰: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宜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节选自《汉书·魏相丙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B.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C.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D.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指隔两代的亲属。不同的代际血缘关系用语不同,如隔三代的称“从”,同祖父的称“堂”。 B.公车,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警卫。天下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不讳,指死亡。汉语中的“死”婉辞众多蕴含中华民族礼制、民俗宗教等文化相关现象。 D.赞是用以阐发史家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的文体,作用有类《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丙吉有胆有识,保护儿时宣帝。宜帝出生数月就被牵连人狱,丙吉负责审理而多年不决;又坚拒前来处决犯人的使者入门,武帝最终醒悟,大赦天下。 B.丙吉待人宽容,得到属下报答。两吉没有责罚犯错的驭吏,驭吏刺取边报信息向丙吉汇报;后皇帝召问边情,丙吉回答让皇帝满意,而御史不能详知被责备。 C.丙吉善于识才,推荐贤德之人。两吉向皇帝推荐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后在其病重危之际,三人均先后被朝廷委以重任,皇帝称赞丙吉能知人。 D.两吉为政有声,受到史家称赞。《汉书》作者认为萧、曹、丙、魏都是汉代贤相,高祖、宣宜帝时代政治昌明有序,公卿百官多称职能干、名副其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驰来至。 (2)土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承相不先闻取吏言何见劳勉之有?”
答案: 10.D[解析]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11.A [解析]“从”指同祖父的关系,与“堂“相同。如李白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从弟”即“堂弟”。 12.C [解析]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三人被朝廷委以重任是在丙吉去世之后。 13.(1)这个驭吏是边郡的人,熟知边塞事务。曾有一次出去,刚巧看见驿骑拿着赤白相间的信囊,飞奔而来。(判断句式、“习知”“驰”各1分,句意2分。) (2)士人没有不可容忍的,他们的才能各有所长。假如我不是先听到驭吏的汇报,怎么会被慰问勉励呢?(“亡”、“向”、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