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其侪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广孝顿首谢。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三十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B.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C.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D.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难,指平定叛乱。这里是指靖难之役,是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战争。
B.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东汉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中所写的西、东二都即长安和洛阳。此处的两都也是此意。
C.出阁意为皇子皇孙出就藩封。古代“太子出阁,则为之广置讲读之官,使之前有师,后有傅,左有弼,右有辅。”
D.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和稽首不同,稽首也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广孝虽为僧人,却精通文学,知识渊博。他因精通儒书通过了礼部组织的考试,还和解缙等一起纂修了《永乐大典》,并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B.姚广孝深谋善辩,力促燕王起兵。朱棣“靖难”起兵前,他向朱棣进献相士袁珙和卜者金忠,并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促使燕王朱棣下定决心;在燕王起兵后又以“祥兆”巧解瓦檐堕地之事,更加坚定了朱棣的信心。
C.姚广孝功劳显著,深受皇上器重。因为功劳大,皇上授予他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职位,给他复姓赐名,并追赠其祖父同样的官职;皇上因故外出时,总是把他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D.姚广孝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却又不愿常居官场。他虽然接受了朝廷封赏的官职,却不肯接受皇上赐予的官宅和宫女,而是长居寺中,身着僧衣,即使年老生病,仍住在庆寿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5分)
(2)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5分)
参考答案
4.D
5.B 【解析】这里的“两都”指北京和南京。
6.B 以“祥兆”巧解瓦檐堕地之事是在起兵之前。
7.(1)(他)出入燕王府中,行踪十分隐密,经常与燕王避人而语。太祖去世后,惠帝即位,依次削除诸王。
【评分标准】“迹”“屏”“以次”“削夺”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当初,皇上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装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这件事,有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里。
【评分标准】“有言”“为”“遁”“匿”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姚广孝,长洲人,本是医家子弟。十四岁时,他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字斯道,奉事道士席应真,获得其阴阳术数之学。道衍曾游历嵩山寺,有一名叫袁珙的相士见到他后说“:这是何等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定嗜杀成性,是刘秉忠之流。”道衍听后大喜。
洪武年中,太祖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不受官,被赐僧服而归。高皇后去世后,太祖要挑选高僧陪侍诸王,为他们诵经祝福。其同辈宗泐当时为左善世,于是举荐道衍。燕王与他交谈,十分投合,便奏请让道衍跟随自己。到北平后,道衍住持庆寿寺。他出入燕王府中,行踪十分隐密,经常与燕王避人而语。太祖去世后,惠帝即位,依次削除诸王。道衍于是密劝成祖举兵。成祖说“:民心向着他,怎么办?”道衍回答说:“臣知天道,何必去理会民心呢?”然后向成祖推荐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主意更加坚定。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奏告变。皇上诏令逮捕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向成祖献纳诚心,成祖于是决意起兵。适逢大风雨突至,屋上的瓦片坠落下地,成祖见此色变。道衍却说“:这是祥兆。飞龙在天,风雨相随。瓦片坠地,意味着将换成黄色了。”成祖这才起兵,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其军队号称“靖难之师”。道衍辅佐世子留守。
成祖即帝位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皇上在藩邸时,所接触的都是武人,唯独道衍定策起兵。当皇上转战山东、黄河之北时,在军中三年,或去或归,战守机宜都由道衍决定。道衍虽未曾临阵作战,但是皇上用兵得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论功时名列第一。永乐二年(1404)四月,皇上授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其姓,赐名广孝,追赠其祖父以同样的官职。皇上与他交谈时,称他为少师而不叫他的名字。命他蓄发,他不肯。又赐给府邸及两名宫女,他都不接受。姚广孝常住僧寺,去朝见皇上时便穿着冠服,佩上腰带,退朝之后则仍换回僧服。他曾去赈济苏、湖,到长洲时,将所赐的黄金、布帛全都分发给宗族乡人。朝廷重新编修《太祖实录》,姚广孝为监修。他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皇上褒奖了他。皇上往来于两都,出塞北征时,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门就学,姚广孝陪同讲解书籍。
十六年(1418)三月,姚广孝入朝觐见,这时他已八十四岁,病得很重,此后再也不能去朝见了,仍住在庆寿寺。皇上两次乘车前去探视,两人谈得十分高兴。皇上赐给他金唾壶,并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初,皇上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装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这件事,有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里。皇上便以他事为由禁锢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到处寻找建文帝,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狱已有十余年。直到这时,皇上因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拜谢。不久便去世了。皇上为之震动悲悼,辍朝二日,并命有关官员治丧,以僧礼安葬。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皇上亲自书写神道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劳,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