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史·鲁广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侯景之乱,与兄悉达聚众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晋州刺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广达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僧辩曰:“鲁晋州亦是王师东道主人。”仍率众随僧辩。景平,加员外散骑常。
        陈武受禅,授东海太守。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进讨。军至夏口,见皎舟师强盛,莫敢进。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广达堕水,沉溺久之,因救获免。皎平,授巴州刺史。
        太建初,招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仍还本镇。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及秩满,皆诣阙表请,于是诏申二年。
        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围寿春,诏遣中领军分部趣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为掎角以击之。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并无功,尽失淮南之地,广达因免官,以侯还第。
        至德二年,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于白土冈置阵,与弼旗鼓相对。广达躬擐甲胄,手执桴鼓,率励敢死而进,隋军退走。如是者数四。及弼乘胜至宫城,烧北掖门,广达犹督馀兵苦战不息。会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谓众曰:“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执。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为诗曰:“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又制广达墓铭,述其忠概。
        (选自《南史·鲁广达传》有改动)
        注:称兵:称,举,兴。动用武力,发动战争。命笔:用笔。也指写作。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B.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C.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D.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14.下列对文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文中指后者。
        B.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禅让,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贤者。
        C.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文,包括章、奏、表、议四种。章以陈情,奏以按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
        D.再拜,拜两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以表达敬意。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广达迎难而上,御敌骁勇善战。他带领勇猛的士兵,直冲敌军,激战时他落入水中,在水中沉了很久,因获救才没死。华皎被讨平,他被授予巴州刺史。
        B.鲁广达忠贞爱国,国有难挺身出。在周将梁士彦包围寿春时,朝廷下令调遣中领军分路赶往阳平、秦郡,鲁广达亲率部众入淮,形成犄角之势以进击。
        C.鲁广达顽强抵抗,深感重任在肩。他多次奋力反击敌军,当贺若弼乘胜追击,虽与余下士兵苦战不止,但他仍对众将士说:“我不能拯救国家,有大罪啊!”
        D.鲁广达忠义刚直,宁死不事新朝,尚书令江总抚着他的灵柩大放悲声,提笔在棺材头上题:“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
        (2)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
         
         
        答案:
        14. C   
        15. D    
        16.(1)译文:鲁广达处理政务简明扼要,对下属以诚心相待,官员百姓都感到便利。
        (2)译文:鲁广达追念陈朝沦亡覆灭深感悲伤,患病不肯治疗,不久便因愤懑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史·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南史·梁宗室下》
        《南史·谢弘微传》《南史·孔奂传》
        《南史·梁书·萧懿传》《南史·萧憺传》(二)
        《南史·萧恑传》《南史·范云传》
        《南史·萧憺传》《南史·蔡兴宗传》
        《南史·韦叡传》(二)《南史·韦叡传》
        《南史·江子一传》《南史·谢灵运传》(二)
        《南史·王镇恶传》《南史·韦睿传》
        《南史·傅岐传》《南史·刘义庆》
        《南史·陆慧晓传》《南史·王珍国传》
        《南史·陆杲传》《南史·任昉传》
        《南史·沈麟士传》《南史·蔡廓传》
        《南史·伏暅传》《南史·王茂传》
        《南史·郭祖深传》《南史·王俭传》
        《南史·到溉传》《南史·谢灵运传》
        《南史·马仙琕传》《南史·刘绘传》
        《南史·江淹传》《南史·袁粲传》
        《南史·侯景传》《南史·杜骥传》
        《南史·郭原平传》《南史·顾野王传》
        《南史·蔡撙传》《南史·毛喜传》
        《南史·沈林子传》《南史·孔范传》
        《南史·傅琰传》《南史·萧思话传》
        《南史·到彦之传》《南史·夏侯亶传》
        《南史·萧颖胄传》《南史·柳恽传》
        《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南史·曹景宗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