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资治通鉴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而害吴起。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馀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
        B.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
        C.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
        D.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
        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古代称帝王或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B.三军:春秋时大国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文中泛指军队。
        C.尚:古指迎娶公主。因为帝王之女尊贵而不敢言娶,隐含高攀之义。又称“尚主”“尚公主”。
        D.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武侯乘船出行,行至河水中央时赞叹说,险固的山河是国家之宝,而吴起则认为,君王应该修德,德政才是治国之宝。
        B.魏国以田文为相,吴起不服。田文承认自己在强兵卫国、理政治国方面不如吴起,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自己任相更合适。
        C.吴起担任楚相期间,对内严明法纪,裁减冗员,对外加强国防,扩展疆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却招致贵戚权臣的怨恨。
        D.楚悼王逝世,贵戚大臣乘机作乱,吴起为保护悼王尸体而伏在悼王身上,结果被乱箭射死。肃王即位后,下令诛杀作乱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4分)
        (2)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4分)
        14.吴起在鲁国遭到谗毁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C【解析】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吴起严明法纪,裁减掉不必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疏远的亲戚,用来安抚奖励士兵,大力增强军力,破除合纵连横的流言”。“起明法审令”,“明法审令”,成语,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作谓语,陈述主语“起”的作为,之后断开,排除AD;“废公族疏远者”,“公族疏远者”是“废”的宾语,之后断开,排除B。
        11.A【解析】A项“薨:古代称帝王或诸侯死去”错误,帝王死去不能称薨,帝王死称山陵崩、晏驾、升遐、宾天、大行、崩、驾崩、归天等等。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D【解析】D项“吴起为保护悼王尸体而伏在悼王身上”错误,吴起伏在悼王身上,是想保护自己。
        13.(1)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毒疮里的脓液,怎么还哭呢?
        (2)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你比我吴起如何?
        【解析】(1)“子,卒也”,判断句,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吮其疽”,吸吮他毒疮里的脓液;“何……为”,固定搭配,为什么……呢。
        (2)“乡”,通“向”,动词,向东侵犯;“宾”,归顺,服从;“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14.①不孝。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②不仁。为了大将之职杀害妻子。③招嫉。因战功而招来同僚嫉妒。
        【解析】不孝。原文“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意思是“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即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
        不仁。原文“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意思是“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即为了大将之职杀害妻子。
        招嫉。原文“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意思是“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即因战功而招来同僚嫉妒。
        【参考译文】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大将之职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带兵攻秦,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逝世后,太子击继位,这就是魏武侯。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险固的山河,真美啊!这是魏国的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应是国君的德政而不是山河的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太对了!”
        魏国设置国相时,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不高兴,就对田文说:“我和你谈论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吴起问:“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死战,敌国不敢侵略,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接着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仍然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家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是嘱托给你好呢,还是嘱托给我好?”吴起默然地想了想,回答说:“嘱托给你!”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就想加害吴起。吴起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是个人才,吴起一到楚国便封他为国相。吴起严明法纪,裁减掉不必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疏远的亲戚,用来安抚奖励士兵,大力增强军力,破除合纵连横的流言。于是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挡住了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各个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但是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中却有很多人怨恨吴起。
        楚悼王去世后,楚国的贵族和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悼王的尸体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人用箭射吴起,还射到了悼王的尸体上。办完葬事,楚肃王即位。他命令楚国令尹全数诛杀作乱之人,因射吴起之事而被灭族的就有七十多家。
         



        相关文言文练习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资治通鉴·齐纪三》
        资治通鉴《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资治通鉴·隋纪·义宁元年六月,己卯》《资治通鉴·房玄龄明达吏事》
        《资治通鉴·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二)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
        《资治通鉴·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资治通鉴·周世宗征伐淮南》
        《资治通鉴·冬,先零、沈氏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资治通鉴·唐武宗践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对比《资治通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二)《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资治通鉴·唐纪八·上神采英毅》(二)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
        《资治通鉴·唐纪·上将幸东都》《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祐》
        《资治通鉴·初,刘备在荆州》《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资治通鉴·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资治通鉴·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武王至洛阳》
        《资治通鉴·魏斯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初,吐蕃自恃其强》《韩休为相》
        《资治通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资治通鉴·刘黑闼传》
        《秦王欲伐齐》《李敬玄之西征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
        《资治通鉴·春,三月,乐成》《资治通鉴·张轨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