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疑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展侍在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处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
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先生一子大年,尚幼。(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疑焉 疑:困惑,疑惑
B.坐贬监处州商税 坐:牵连治罪。
C.孙某行为世法 行:品行。
D.而推见王道之治乱 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弟子事之 贾余庆以祈请使诣北
B.先生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 之二虫又何知
D.欲仕而未得其方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道辅为人正直,严肃而稳重,他不随便赞同别人的看法,听闻孙先生的风采于是亲自前往拜见,其后才信服,而自己也因此被土大夫所称道。
B.孙明复先生由于弟子石介在朝廷上的推荐和范仲淹、富弼的大力举荐被召拜为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古代授官除了文中的“召拜”外,还有“授、起、辟、除”等词。
C.孙明复先生初次担任国子监直讲的时候,曾在迩英阁讲授《诗》,嫉妒他的人认为他讲学和古代儒者不一致,而作者认为孙明复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经书,多得本义。
D.欧阳修记民间名士善于突出其神采,本篇碑记“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主要是写传主的特异之处,以传主孙明复德高学深而为人师,受人敬仰的特点来组织材料,而略写为官的政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
②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
答案:
【1】D
【2】A
【3】C
【4】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
【5】①现在李丞相不因为先生您贫寒而把弟弟的女儿托付给您,这是认为先生您的品行气节高出世人啊。②孙先生研究《春秋》,不被解释经籍的文字所迷惑,不发表异端邪说来改变经书的本意。
参考译文:先生名复,字明复,姓孙,是晋国平阳人。少年时孙先生考科举未果,便隐居在泰山的南面,潜心研究《春秋》,编写《尊王发微》。山东有很多求学的人,其中尤其贤明并且学有所得的人叫石介,石介之下的人都以弟子的身份侍奉他。孙先生年过四十,家贫没有娶妻。一个名叫李迪的丞相将要把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他,孙先生对这件事情感到困惑,石介与诸位弟子劝他说:“公卿家(的女儿)很久都没有下嫁到士族阶层了,现在李丞相不因为先生您贫寒面把弟弟的女儿托付给您,这是认为先生您的品行气节高出世人啊。先生您最好趁此机会成就李丞相的美名。”这样孙先生才答应。孔道辅给事,为人正直,严肃而稳重,不随便赞同别人,听闻孙先生的美名,便前往拜见他。石介拿着拐杖和鞋子站在孙先生旁边服侍,孙先生坐着石介就在旁边站着,孙先生起来行礼石介就扶着他,等到孔道辅前去告辞也还是这样。山东的人平素都仰慕这两个人,从这里才见识并学习到作为弟子应尽的礼节,没有人不感叹这些事,而李丞相、孔道辅也因此被士大夫所称道。这之后,石介任学官,他在朝廷上说:“孙先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想做官但是没有找到途径。”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说孙先生的品德和学识应该为朝廷所用,于是朝廷便任命孙先生为校书郎和国子监直讲。先生曾经被召见到迩英阁讲说《诗经》,(皇上)将要任命他为侍讲,但是有嫉妒孙先生的人说他所讲的东西很多都和先儒不一样,于是就停止(没有任命)。庆历七年,徐州人孔直温因为狂妄的谋划被抓捕治罪,在查抄他家的时候发现了落有孙先生姓名的诗,孙先生因此被贬监处州的商税,后来又转到泗州。接着又转到河南府长水县,担任应天府判官,后担任陵州通判等职。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对皇上说:“孙先生的品行是世人的模范,学识是世人的老师,不应该将他流放在远处。”这样孙先生才被重新任命为国子监直讲。过了三年,在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孙先生因病在家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孙先生生前官至殿中丞。先生还在太学的时候,担任过大理评事,皇上驾临,赐给他红色的品服和银制的鱼符。等到皇帝听闻孙先生去世了,赠与他们家十万钱。公卿大夫、亲朋好友、大学里的学生都凭吊痛哭,拿钱财出来帮助孙先生办理丧事,在当年的十月二十七日,把他安葬在郓州须城县卢泉乡的北扈原。孙先生研究《春秋》,不被解释经籍的文字所迷惑,不发表异端邪说来改变经书的本意。他的言语简单质朴,对历史上的诸侯大夫的功过了然于心,并以之来考查时弊时局的利弊,从而来推断政治的得失。他得到经书的本意比较多。当他还在生病的时候,枢密使韩琦把他生病的消息告诉给了皇上,皇上便委派书吏送上纸笔,命令他的弟子祖无择到孙先生家搜集文章十五篇,收录并收藏在秘阁中。孙先生有一个孩子叫大年,现在还年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