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权书·强弱》《信乃使万人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权书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范蠡曰:“凡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春秋时,楚伐隨,季粱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节选自《权书·强弱》)
        材料二:
        (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璧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使敌A轻用B其强C忘D其小丧E而志F于大得G夫固要H其终而已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文中指爱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B.壁,文中指作战的营垒,与成语“作壁上观”“壁立千仞”的“壁”意思相同。
        C.虏,文中作动词用,指俘虏,与《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虏”意思不同。
        D.顾,文中为副词,表轻微的转折,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国讨伐随国时,季梁劝随君在自己的右翼军中,这样就可以不和在左翼军中的楚君正面相遇了。
        B.唐太宗作战时,比较擅长观察军阵形势,善于运用强弱之势,以弱对强,以强对弱,因此常打胜仗。
        C.韩信大破赵军,却对广武君非常尊重,不仅让他坐在尊贵的位置上,还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他。
        D.汉军诸将一开始对韩信排兵布阵的方式并不信服,后经韩信分析胜利的原因,他们才都心服口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4分)
                  
        (2)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4分)
                  
        14.唐太宗和韩信在作战中都能巧妙运用弱兵取得胜利,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10. CEG
        11. B
        12. A(“在自己的右翼军中”错)
        13.(1)我军攻击敌人的弱翼,总是突破敌人的阵线,然后再掉转头来从背后攻击敌人的强翼,所以每战必胜。
        (2)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
        14.①唐太宗利用弱兵引诱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了精锐。
        ②韩信命未经训练的士兵们背水列阵,置之死地,激发其战斗力。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知道有些东西是应当十分爱惜的,有些东西是不值得爱惜的,这样的人就可以带兵打仗了。所以那些善于指挥的将帅,总是牺牲不值得爱惜的东西,来养护十分值得爱惜的东西。范蠡说:“大凡作战布阵的原则,是设立较弱的右翼为配合作战的雌军。充实左翼,使之成为坚强难破的雄军。”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随国,季梁对随君说:“楚国人以左为上,国君一定在左翼军中,您不要正面和楚王相遇。要攻击楚军的右翼,右翼军中没有良将精兵,一定会被我们打败。偏师一旦战败,它的整个军队就瓦解了。”大凡一个军阵之中,必定会有强弱不同的雄雌左右两翼,关键是应当用我军的强大主力去攻击敌人薄弱的一翼。唐太宗说:“我自从兴兵打仗以来,经常仔细观察军阵形势,每次作战,发现敌人加强他的左翼,我也加强我的左翼;敌人减弱他的右翼,我也减弱我的右翼。使我军的弱翼经常对着敌军的强翼,我军的强翼经常对着敌军的弱翼。敌人进犯我军的弱翼,前进不过数百步;我军攻击敌人的弱翼,总是突破敌人的阵线,然后再掉转头来从背后攻击敌人的强翼,所以每战必胜。”后世那些平庸无能的将领,既不能善于运用强弱之势,因而常打败仗,却说:“我的军队中掺杂着老弱的士兵,并非全部是精兵,因此不能够打胜仗。”他们不懂得老弱的士兵,本来也是军事指挥家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引诱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这样,等待我军的就是失败的结局。所以,聪明的统帅总是舍得牺牲自己的弱兵,而使敌人轻易地拼掉他的强兵,不计较小的损失,而用心于取得大的胜利。指挥战争的要领,本来就不过是以追求最后胜利为目标罢了。    
        材料二:
        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敲着鼓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
        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翟凤翀传》《忆弟二首(其二)》
        李贽《答耿中丞》《宋史·龚茂良传》
        《宋史·钱勰传》《南书·元寿传》
        《三国志·吉茂传》《周书·元定传》
        《魏书·裴佗传》《后汉书·杜林传》
        苏轼《乐毅论》《新唐书·田布传》阅读练习及作案
        《宋书·袁淑传》《后汉书·鲍昱传》
        《宋史·赵赞传》《新唐书·韦嗣立传》
        《晋书·挚虞传》《新唐书·韦陟传》
        《汉书·翟方进传》《宋史·张克戬传》
        《新唐书·苗音柳传》《新元史·崔斌传》(一)
        《隋书·刘方传》《明史·胡海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