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信侯①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②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③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代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张唐:秦将军。③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B.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C.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D.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广河间之地”中的“广”是使动用法,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必先苦其心志”的“苦”用法相同。
B.君侯,古代称列侯为君侯,秦汉时,多以列侯为丞相,后敬称尊贵者。
C.“令库具车”中的“具”指准备,与现在常用的“开具证明”的“具”含义相同。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最后成功说服张唐,并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赵王当即答应了他的建议。最后秦国成了最大赢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14.甘罗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认为有困难而不肯接受任务,结果在被逐出咸阳七里处,绞刑处死。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相,而您不肯动身,我不知道您会死在哪里了。”“武安君难之”中“之”作“难”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选项AB;“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是一个兼语句,“卿”为兼语,“相”名词作动词,任相国,作谓语,句子中间不可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现在常用的‘开具证明’的‘具’含义相同”错误,“开具证明”的“具”意思是“写出”,文中“具”是“准备”。故选C。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冒死表示”错误,根据原文“甘罗曰:‘臣请行之’”可知,甘罗只是表示可以说服张唐,“冒死”之说并无根据,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
13.(1)到燕国去一定要经过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会被授予百里之地的赏赐。
(2)文信侯呵斥他离开道:“我亲自叫他去他都不肯,你怎么能叫他去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之”,到……去;“径”,经过,取道;“得”,抓到,得到;“赵人得唐者”,定语后置句,抓到我的赵国人;“受”,同“授”,授予,在该句中指被授予,得到。(2)“叱”,呵斥;“去”,让……离开;“行”,使动用法,让……去;“安”,怎么。
14.①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②有较强的论辩才能。③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甘罗与文信侯的对话“臣请行之”“奚以遽言叱也”可知,其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根据第一段甘罗说服文信侯让自己去说服张唐;第二段甘罗说服张唐去燕国为相;第三段说服赵王割地。可知,其有较强的论辩才能。甘罗说服张唐时用了武安君的遭遇当例子,让张唐明白其中的生死利害关系;说服赵王时用秦燕的关系来威胁赵王,从而达到目的。可知,其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办事三年后,燕太子丹就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因而请张唐到燕国做相,想和燕国共同伐赵,以扩大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一定要经过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会被授予百里之地的赏赐。”文信侯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那样地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办事三年,而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去担任燕相,他却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呵斥他离开道:“我亲自叫他去他都不肯,你怎么能叫他去呢?”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十二岁了,您就让我试一下,为什么轻易就进行呵斥呢?”
甘罗去见张唐道:“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相比怎么样?”张唐说:“武安君屡战屡胜,不计其数;攻下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说:“您确实知道功劳比不上武安君吗?”张唐答说:“知道。”甘罗又问:“应侯在秦国执政,和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势更重?”张唐答说:“应侯比不上文信侯的权势重。”甘罗问:“您确实知道是比不上文信侯的权势重吗?”张唐答说:“知道。”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认为有困难而不肯接受任务,结果在被逐出咸阳七里处,绞刑处死。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相,而您不肯动身,我不知道您会死在哪里了。”张唐说:“请您转告文信侯,我愿意前往!”就叫准备车马和礼物,定下了行期。甘罗于是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城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您听到燕太子丹进入秦国的消息了吗?”赵王答说:“听说了。”甘罗问:“您听说张唐到燕国做相的事了吗?”赵王答说:“听说了。”甘罗说:“燕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派张唐到燕国做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秦、燕互不欺骗,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之所以互不欺骗,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而扩大河间的地盘。如今大王割给我五城以扩大河间的地盘,我将请秦遣燕太子归国,(秦、燕断交后)再转而和强赵攻打弱燕。”赵王立刻割五城给秦以扩大河间的地盘,送燕太子丹回燕国。赵国发兵攻燕,取得上谷郡三十六县,给了秦国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