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李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备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日:“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郐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郐进谏日:“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醣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B.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C.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D.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 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 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外,还有“薨…‘卒”“不禄”等。
        D. 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A. 李邰博学却默默无闻。他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太多人所知道。
        B. 李邰能根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 李邰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各地郡国都去祝贺,李邰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有被窦宪牵连。
        D. 李邰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邰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的弟子冯胄自制丧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问他依据(凭借、通过)怎么知道的。
        (2)第二年,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一再(多次、反复)出现灾异而获罪,被皇帝赐予策书免了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此题,可以将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找出断句不同的地方。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第一处,“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中,“微服”和“单行”都是使者“至州县”的方式,所以“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断法不合适,据此可排除A项、D项。第二处,“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中,“益部”是“到”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王室成员之死”说法错误,“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薨,指古代诸侯或大官之死;卒,指大夫的死,后来用作“死”的通称;不禄,古代对士之死的讳称。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日:‘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郐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分析可知,两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观采风谣”的。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默然”,沉默不语;“惊”,惊讶;“相视”,互相看了看;“闻”,听说;“以”,介词,凭借;“之”,代词,指这件事情;“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2)“明年”,第二年;“坐”,因为……获罪;“疾病”,患疾病(名词作动词);“仍”,多次、反复;“赐”,被赐予;“免”,免职;“赐策免”(被动句)。
        参考译文:
        李邰,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李邰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术。外表质朴,没有人知道他。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派使者,都穿便服单独巡行,他们分别到州县,观察采集风俗歌谣。有两个使者将去益州,他们到李邰负责的客馆投宿。当时正是夏夜,露天而坐,李邰便仰望天上,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问他怎么知道的。李邰指着星星给他们看,说:“有两颗使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知道这件事。”三年以后,其中一个使者担任汉中太守,李邰仍做小吏,太守惊奇李邰有德却不外现,召李邰做了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都送礼庆贺,郡里也派了使者。李邰进谏道: “窦将军是皇亲,不注意礼仪品德,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危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了,希望您一心效忠于王室,不要与窦宪交往。”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邰无法阻止,请求自己前往,太守同意了。李邰于是在路上滞留不前,以观察变化。走到扶风,窦宪回到封地自杀了,他的党羽全部被处死,凡与窦宪有交往的人,都被免官,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李邰在这一年中被举荐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为太常。元初四年,他代替袁敞担任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他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安帝死后,北乡侯即位,李邰又担任司徒。等到北乡侯生病时,李邰暗地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邰的功劳没有显出来。第二年,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一再出现灾异而获罪,被皇帝赐予策书免了官职。将作大匠翟醣上书说李邰“暗中谋划重大事情,是为了安定社稷”,于是记下他暗中谋划的功劳,封李邰为涉都侯,李邰辞让不接受。八十多岁时,李邰死在家中。学生上党人冯宵独自制了丧服,在心中悼念三年,当时的人很诧异。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仲长统传》《后汉书·荀彧传》(二)
        《后汉书·马严传》《后汉书·杨伦传》
        《后汉书·黄宪传》《后汉书·范升传》(二)
        《后汉书·范升传》《申屠蟠字子龙》《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后汉书·郭泰传》《郑玄对应劭》
        《蔡邕听琴》《后汉书·黄香传》(二)
        《后汉书·法雄传》《后汉书·范式传》(二)
        《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四知》
        《后汉书·朱乐何传》《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后汉书·李燮传》《后汉书·郑众传》
        《后汉书·蔡伦传》《后汉书·贾复传》(二)
        《后汉书·崔骃传》《后汉书·班固传》(二)
        《后汉书·第五访传》《后汉书·陈元传》
        《后汉书·赵憙传》(二)《后汉书·樊英传》(三)
        《后汉书·范滂传》(三)《承宫樵薪苦学》
        《后汉书·虞延传》(二)《卓茂让马》
        《后汉书·冯鲂传》(三)《公孙瓒言事辩慧》
        《陈实与梁上君子》《后汉书·樊英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三)《后汉书·宋均传》(二)
        《后汉书·王畅传》《后汉书·杜诗传》(二)
        《后汉书·孔奋传》(二)《后汉书·光武帝纪》(二)
        《后汉书·刘盆子传》《后汉书·孔融传》(二)
        《后汉书·桓谭传》((三)《后汉书·袁绍传》
        《后汉书·耿恭传》(二)《后汉书·郑兴传》(二)
        《后汉书·桓荣传》(二)《后汉书·鲁恭传》(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