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管子·戒》《嘉佑集 ·管仲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仲寝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讳也。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将安移之?” 管仲未对。公又问曰:“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犹能以国宁乎?”管仲对曰:“鲍叔牙  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  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对曰:“鲍叔之为人也好直,而  不能以国诎。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国诎。宁戚之为人也能事,而不能以足息。孙在之为  人也善言,而不能以信默。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其可乎!朋  之为人也,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管仲又言曰:“今夫易牙,子之不能爱,将安能爱君?君必去  之。”公曰:“诺。”管子又言曰:“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公曰:“诺。  管子又言曰:“今夫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是所愿也得于君者,将欲过其千乘  也,君必去之。”桓公曰:“诺。”
        管子遂卒。卒十月,熙朋亦卒。桓公去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五味不至,于是乎复反易牙。 宫中乱,复反竖刁。利言卑辞不在侧,复反卫公子开方。桓公内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邻。公薨,六子皆求立,易牙与卫公子,内与竖刁,因共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故公死六十七日不敛, 九月不葬,孝公奔宋,宋襄公率诸侯以伐齐,战于颇,大败齐师,杀公子无亏,立孝公而还。
        (节选自《管子·戒》)
        材料二: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 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 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 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 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  虽桓公幸而听 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
        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节选自苏洵《嘉佑集 ·管仲论》)
        【注】①诎:委屈。②朋:隰朋,齐国大夫。
        10. 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虽桓公幸A 而听B 仲 C 诛此D 三 人E 而其余者F 仲能悉数G 而去之邪?
        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息,文中意为“停止”,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意思不同。
        B.千乘,中等国家,与《论语》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千乘”意思相同。
        C. 反,通“返”,使……返回,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反”用法不同。
        D. 乃,副词,意为“竟然”,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除了慰问,更重要的是想要和管仲讨论接任的宰相人选,管仲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
        B. 管仲比较肯定隰朋在政治上的能力,认为他懂得量力而行,能使国家长久安宁,而对前面所 提四人给予了完全否定。
        C. 管仲临死前叮嘱齐桓公要免去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官职。苏洵认为即使没有这三人,也 会有其他人来祸害国家。
        D. 从齐国结局来看,贤能的政治人才对国家十分重要,这也正是苏洵在论断中强调的,《六 国论》中也有这种观点。
        1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
         
        (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14. 材料二中苏洵的论断依据和材料一中的相关记载是否完全相符?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案:
        10.CEF
        11.D【解析】D用法意义相同,都是副词“竟然”。A“晚有儿息”的“息”指子女。C“人穷则反本”的“反”无使动用法,意为“追念”。
        12.B【解析】“完全否定”错。管仲没有否定四人德行,只是认为他们不适合做宰相。
        13.(1)现在竖刁都不爱惜自身(自己的身体),又怎能尊爱君主呢?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评分说明:爱、焉、去、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
        (2)齐桓公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评分说明:绝、无以、遂、句意,各1分。)
        14.不完全符合(1分)
        ①相符之处:材料二中苏洵认为管仲临终应举贤而非去三子,因为管仲去三子的遗言终未约束桓公。桓公因享乐之需而复用三人导致国家危乱,与材料一所述相符合。(2分)
        ②不相符之处:材料二中苏洵认为管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据是管仲临终没有向齐桓公推荐天下贤才;而材料一中,管仲举荐了大夫隰朋,这点是不相符的。(2分)(评分说明: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仲卧病,桓公去慰问他,说:“仲父病得很厉害了,好像无需讳言的。如果不幸而此病不愈,那国家大政我将把它转托给谁(转托到哪里)呢?”管仲没有回答。桓公又问说:“如果不幸而失去仲父,各位大夫,他们还能使国家安宁么?”管仲回答说:“鲍叔牙为人好正直;宾胥无为人好善;宁戚为人擅长做事;孙在之为人善于言辞。”桓公说:“这四人,谁能比他们才能更高的了(谁能在他们任何一人之上)?现在我全都使他们做了我的臣子,却还不能因此而使国家安宁,那是什么原故呢?”回答说:“鲍叔的为人好正直,但不能为国家而受委屈(牺牲其好直);宾胥无的为人好善,但不能为国家而受委屈(牺牲其好善);宁戚的为人善于做事,但不能在足够好了后停止(指适可而止);孙在之的为人善于言辞,但不能在取信以后就及时沉默。我听说,按照消长盈亏的形势,与百姓共屈伸,这样以后能使国家安宁长久不息的人,隰朋应该是可以的!隰朋为人,有行动时一定会估计力量,做事时一定会考虑能力。”管仲又说道:“现在的易牙,自己的儿子都不疼爱,怎么能爱君?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又说道:“现在竖刁都不爱惜自身(自己的身体),又怎能尊爱君主呢?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又说道:“现在的卫公子开方,弃掉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来作为臣子侍奉于您,这说明他的欲望是从您身上得到的,将要超过一个中等国家,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死了。死后十个月,隰朋也死了。桓公免去易牙、竖习和卫公子开方。但由于吃东西五味不佳,于是又使易牙返回来;由于宫中乱,又使竖刁返回;由于没有甘言蜜语在身边,又使卫公子开方返回。桓公在国内不估量国力,在国外不估量外交,却用武力征伐四邻。桓公死后,六子都想要被立为国君。易牙勾结开方,在宫内勾结竖刁,趁机杀百官拥立公子无亏。所以,桓公死后六十七天没有被入殓,九个月没有被安葬。齐孝公逃到宋国,宋襄公率诸侯伐齐,于厮地开战,大败齐军,杀掉公子无亏,立了齐孝公而回。
        材料二: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以为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竟然只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年了,也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齐桓公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有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脚了吗?齐国不应担心有这三人,而应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这类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
        唉!管仲可以说是个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又担心什么呢?这三个人不说也罢!
         



        相关文言文练习
        《管子·法禁》《说苑·杂言》《天工开物·乃粒》《管子·轻重戊》
        《管子·小问》(三)《管子·君臣上》《淮南子·主术训》
        《管子·小称》《管仲论》《管子·区言》《韩非子·定法》
        《管子·小问》《论语·为政》《管子·法法第十六》《春秋繁露·天道施第八十二》
        《管子·重令》《吕氏春秋·离俗览》《明法》《有度》《原君》
        《管子·霸形》(二)《管子·轻重》
        《六韬·文师》《管子·投度》《管子·势》《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
        《管子·小问》(二)《管子·小问》
        《管子·霸形》《管子·小匡》(二)
        《管子·小匡》《管子·牧民》
        《管子·国蓄》《御民之辔》《贞观政要》
        《管子·明法解》《淮南子·主术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