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王守仁《平山书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守仁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平山在丰陵之北三里,今杭郡守杨君温甫蚤岁尝读书其下。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甫之父佥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贵,建以为书院。曰:“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于是其乡多文士,而温甫之子晋,复学成有器识,将绍温甫而起,盖书院为有力焉。温甫始为秋官郎,予时实为僚佐,相怀甚得也。温甫时时为予言:“平山之胜,耸秀奇特,比于峨嵋。望之严厉壁削,若无所容,而其上乃宽衍平博,有老氏宫焉。殿阁魁桀伟丽,闻于天下;俯览大江,烟云杳霭;暇辄从朋侪往游,其间鸣湍绝壑,拂云千仞之木,阴翳亏蔽。书院当其麓,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蛰之以‘寒香’之坞,揭之以‘秋芳’之亭,澄之以‘洗月’之池,息之以‘栖云’之窝。四时交变,风雪晦暝之朝,花月澄芬之夕,光景超忽,千态万状。而吾诵读于其间,盖冥然与世相忘;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他也。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既而某以病告归阳明,温甫寻亦出守杭郡。钱塘波涛之汹怪,西湖山水之秀丽,天下之言名胜者无过焉。噫!温甫之居是地,当无憾于平山耳矣。今年与温甫相见于杭,而亹亹【1】于平山者犹昔也。吁,亦异矣! 岂其沉溺于兹山,果有不能忘情也哉?温甫好学不倦,其为文章,追古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固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而其间又自有不暇者,则其眷恋于兹山也,有以哉!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处行义之时,则不能忘其隐居之地,而拳拳于求其志者无穷已也。古人有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且知者欤!又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温甫殆其人也,非欤?温南属予记,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
        (取材于王守仁《平山书院记》)
        注释:【1】亹(wěi)亹:谈论动人,不知疲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温甫既贵              贵:显贵
        B. 将绍温甫而起            绍:继承
        C. 风雪晦瞑之朝            晦:月末
        D. 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        倡:激励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丰人举进士者            温甫居是地
        B.翘翘相继而兴            有老氏宫
        C.温甫时时予言            其文章
        D.岂其沉溺兹山            则又益思致力问学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从而不丢弃我们先辈的恩泽
        B.望之严厉壁削
        平山看上去悬崖峭壁,势如刀削
        C.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
        我于是能够在“含远”楼远望
        D. 予未尝一至平山
        我不止一次到过平山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
        B.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C. 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的思念。
        D. 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11.第三段画线句“温甫其仁且知者欤”是作者对杨温甫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5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6.(3分)C
        7.(3分)D
        8.(3分)D
        9.(3分)A
        10.(4分)参考答案:
        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被案卷公文所淹没),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
        【评分标准】“汩没”“胜”“庶几”“何可……耶”各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酌情扣分。
        11.(5分)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杨温甫既“仁”且“知”,是因为他能“成己”“成物”。
        成己,即成就自己。杨温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杨温甫为官后,依然向往在学问方面提升自己。
        成物,即成就自身以外的一切外物,成就他人。杨温甫为官之后,兴建平山书院,激励乡人读书成才。
        【评分标准】总体说明1分;具体解说“成己”“成物”,各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译文
        平山在酆陵以北三里的地方,现在的杭州郡守杨温甫,早些年曾在平山下求学。乡人中有中进士的,是从温甫的父亲佥宪公开始,接着温甫也中了进士。温甫显贵后,建了一个书院,说:“让我们同乡中的青年才俊,和杨氏家族中的子弟在这里读书,使他们不断取得好成绩,从而不丢弃我们先辈的恩泽。”因此他们同乡中出了很多文士,温甫的儿子晋,也学而有成,很有一些器识,他也将承续温甫而有所作为,大概书院起了很大的作用。温甫最初任秋官郎(刑部侍郎),我在那时实际上是他的僚佐,我与他相交很是投机。温甫经常对我说:“平山的美景,其山峰高耸,秀丽奇特,可以和峨眉山相比。看上去这山悬崖峭壁,势如刀削,好像容纳不了什么;实际上山上边是宽广平坦又极开阔的,还有一座道观在那里。殿宇楼阁威武雄壮奇伟瑰丽,天下闻名;在山上可俯瞰大江,烟波浩渺,云雾飘飘;有空时就和朋友们一起到山上游玩,那里声如雷鸣的水从绝谷中流出,山上古木参天,直通云霄,阴翳蔽日。而书院正好在山脚,书院很高可以向远处眺望,它的深远适合人归隐,那里花香可以采摘,水清可以洗濯,山幽可以让人在那里歇息。我于是能够在含远之楼里远望,在含香之坞里藏身,在秋芳之亭中舒展四肢,在洗月之池中洗濯内心,在栖云之窝里歇息。一年四季,天气交相变化,风雪阴沉的早上,花月澄芬的夜晚,光影变幻,千态万状。我在这里吟诵读书,沉醉其中,忘却世间万相;如果一辈子呆在这里,我可以不管别的任何人事。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后来我因病回到阳明山,不久温甫也到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郡守。钱塘江波涛汹涌怪异,西湖山水秀丽,天下人说是名胜之最,一点也没夸大。唉!温甫住在这个地方,应该对离开平山没有什么遗憾了。今年和温甫在杭州见面,说到平山时,他仍和从前一样十分动情。这点就让人奇怪了!难道他是沉溺于这座山,真的是不能忘情于它吗?温甫勤奋好学,不知疲倦,他写文章,追随古人,风格与他们相仿。当他在平山书院读书时,心情平和,悠然自得,原本就想发扬读书所得,干大事来扬名于世。等到他步入仕途,处理政事时,便显得游刃有余了。政事之余,他又更加想着致力学问,可是又很少有闲暇的时候,那么他如此眷恋这座山,是有原因的啊!温甫已经成就了自己,但他也没有忘记成就别人,因而将书院在平山建立,来激励同乡文士。做仁义之事时,却未曾忘记隐居的地方,怀着诚恳的心情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永不知止。古人说:“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他人,是智。”温甫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有仁义有智慧的人吧!古人又说:“隐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施行仁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只听过说这话,没见过实现这话的人。”温甫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不是吗?温甫嘱托我为平山写一篇记,可我从未去过平山,可是平山那种巍峨的气象,悬崖峭壁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我可以凭想象知道的。它与温甫的为人没有什么不同。我把温甫跟我说的话记下来。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观德亭记》《宋史·叶适传》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王守仁《送宗伯乔白岩序》
        王守仁《教约》《元史·杨枢传》
        汪道昆《沈文桢传》王守仁《瘗旅文》(二)
        王守仁《何陋轩记》(二)《清史稿·陈汝咸传》
        《猩猩嗜酒》《汉书·王陵传》
        王守仁《何陋轩记》王守仁《勤学》
        《北史·蔡祐传》《明史·史可法传》
        《魏书·寇赞传》《明史·方良永传》
        王守仁《象祠记》《元史·星吉传》
        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瘗旅文》
        《宋史·黄师雍传》《清稗类钞·吏治类》
        《周书·若干惠传》《明史·瞿式耜传》
        王守仁《尊经阁记》(二)《宋史·王著传》
        《宋书·王准之传》归有光《周封君传》
        王守仁《尊经阁记》《隋书·苏孝慈传》
        《明史·曾樱传》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
        《聊斋志异》之细柳王守仁《东林书院记》
        《明史·孔克仁传》《宋史·张宏列传》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