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谓上书人曰:“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十年,魏微上疏曰:“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然而道德未益厚,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昔贞观之始及闻善惊叹鹭八九年间犹悦以丛谏自兹厥后渐恶真言勇或勉强有所容非复奠时之豁如且君子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今欲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
B.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
C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
D.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
11.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即“我”,秦之前无论尊卑皆可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自称。
B.杀身成仁,文中指舍弃生命来成全仁义。现指为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C.“舍仁而为佞”与“舍瑟而作”(《论语·侍坐篇》)两句中的“舍”含义相同。
D.列国,本指某一时期并存的各国,文中指的是在战国时期并存的很多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页观初,有人建议太宗假装生气,来辨别大臣是否佞人,太宗以水源与水流设喻,向他说明君主采用欺诈不可取,拒绝了他的建议。
B.魏徵在奏疏中指出,太宗即位十余年,实行仁政,开创太平盛世,然而道德没有增厚,原因就在于对待臣子的态度还未做到诚信。
C.晋穆伯攻打鼓时,久攻不下,间伦提出轻易取鼓的建议,穆伯认为他是佞臣,任用赏赐佞臣会败坏晋国士人的德行,所以没有采纳。
D.太宗认为项羽进入咸阳后,如果能推行仁政,做到诚信,汉高祖就不能夺取他的天下,这也印证了孔子“民无信不立”的道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欲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
(2)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
14.魏徵在上疏中认为君主怎样才能做到“诚信”?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更多试题与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原文标点: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
11. C(前句的“舍”,意为放弃、舍弃;后句的“舍”,意为放下、推开)
12. A(“太宗以水源与水流设喻”的谈话对象是“封德彝”,而非“上书人”)
13.
(1)如今想谋求国家的安定清平,必定把重任交给君子;可是政事出现失误,有时又向小人征求意见。
(“委”“得失”“访”各1分,大意1分;共4分)(委:交给,托付等。得失:过失,失误,偏差等。访:咨询,问询,征求意见等。句子大意:前后分句应译成转折关系,否则不能得分)
(2)我想让酒在酒杯中坏掉,肉在食器中腐烂,恐怕会妨害称霸吧。
(“爵”“得无”“霸”各1分,大意1分,共4分)(爵:酒杯,酒器等。得无:恐怕,是不是,莫不会,该不会等。霸:称霸,做首领等)
14.①任用君子,深信不疑;②远离小人,不可轻信。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