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沈周《记雪月之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周
记雪月之观
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①。风寒冱②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③,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④,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⑤可爱。寒浃⑥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⑦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⑧。呀⑨而莫禁,眄⑩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⑪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⑫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
(注释)①霁:这里谓雪停放晴。②冱(hù):寒冷凝结。③虚澄:空虚清澈。④滉弄:模糊不清。⑤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⑥浃(jiā):透。⑦栏楯(shǔn):栏杆。纵为栏,横为楯。③恍然:模糊不清。⑨呀:张大了口。⑩眄(miǎn):看。⑪太素:素净。⑫敷:铺陈。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 B.至十日/犹故在也
C.登/溪西小楼 D.离离然/可爱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临(____________)(2)凭(____________)(3)盖(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
4、短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雪月之观?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
1、A.有误,应是: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故选A。
2、
(1)临近,靠近(2)靠着,倚靠(3)大概
3、当晚月亮出来了,雪月相映生辉,(我)坐在纸窗之下,觉得明亮无比。
4、示例一:短文运用比喻手法描摹雪月奇观,如“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若镜中见疏发”等,极写雪月之皎洁,清波之澄澈。示例二:文中运用四字排比短句抒发作者观赏雪月奇景的感受活泼轻快。月映积雪,雪月交辉,清丽洁净,作者为这种澄明的景致所震撼陶醉而浮想联翩,觉得物我浑融,从中透露出作者老年心境的从容与平静,同时也有久经岁月的沧桑,欣悦中不免有凄寒、迷茫之感。
参考译文:
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没有降雪。戊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月亮出来了,雪月相映生辉,(我)坐在纸窗之下,觉得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模糊不清地在水中摇曳,又如同镜子中稀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惹人怜爱。冰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我)于是靠在栏杆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我)不觉张囗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种神奇的景观,大概是上苍将我放置于这素净的世界,这份景致竟然没有办法用笔画来雕琢描绘,也不能用文字来铺陈诉说,用来传达给没有亲眼看这种情景的人。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班彪传》
《清史稿·骆秉章传》
《宋书·刘大夏传》
《聊斋志异·郭生》
《晋书·王彪之传》
《史记·义纵传》
《汉书·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二)
《旧唐书·崔日用传》
《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
《宋史·段思恭传》
《宋史·彭乘传》
《宋史·张美传》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
《宋史·陈襄传》
沈周《介夫传》
《汉书·周勃传》
《周书·寇俊传》
《南村辍耕录·迈里古思传》
《新唐书·吴保安传》
《北史·李訢传》
《宋史·陈康伯传》
《明史·周新传》
苏轼《留侯论》
沈周《记雪月之观》(二)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
《吾竹房先生》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