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料才核能,治世之要也。凡人之才,用有所周,能有偏达,自非圣人,谁兼资百行,备贯众理乎?故明君圣主,裁而用焉。昔舜命群司,随才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乎?且造父善御,师旷知音,皆古之至奇也。使其换事易技,则彼此俱屈。何则?才有偏达也。人之才能,率皆此类,不可不料也。若任得其才,才堪其任,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者既任之不尽其才不核其能故功难成而世不治也。马无辇重之任,牛无千里之迹,违其本性,责其效事,岂可得哉!使韩信下帷,仲舒当戎,于公驰说,陆贾听讼,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
(《典语·料才》)
材料二: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资治通鉴·周纪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或有用士A而不能B以治者C既任之不尽D其才E不核F其能G故功难H成而世不治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指具有、具备,与《隆中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资”意思相同。
B.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在文中指专心读书。
C.坚,指坚固的东西,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远”用法相同。
D.特,是仅、只之意,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人能够通晓万事万物之理,而普通人的才能要想充分施展需在适合的领域,因此,用人要根据他的才能,不能够求全责备。
B.于公、陆贾等人各有所长,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功绩和名声,如果非要让他们舍弃专长,其成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C.用人要重视德,将德放在首位,因为德决定了才的方向和结果。在德才关系上,德才兼备最受推崇,无德无才最被鄙视。
D.通常情况下,人们愿意亲近有才能的人,而对于有道德的人却往往敬而远之。因此考察人才时,不要被个人的喜好蒙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其换事易技,则彼此俱屈。何则?才有偏达也。(4分)
(2)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4分)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使用的论证方法。(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EG(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者,既任之不尽其才,不核其能,故功难成而世不治也。)
11.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资”是“资助、给予”的意思。)
12.C(“无德无才最被鄙视”错。)
13.(1)如果让他们更换事情交换技能,那么双方都会本领穷尽。为什么呢?他们的才能有所偏通啊!(1句1分。重点词语:“易”“屈”“何则”“偏达”)
(2)棠溪出产的铜,是制作天下最锋利武器的好材料;但是如果没有熔化并用模子浇铸,没有在磨刀石上磨,就不能用它来击穿强大的防护。(“天下之利也”,判断句1分;“熔范”,1分;“砥砺”,1分;“强”,1分)
14.比喻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各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