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霞客游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
        【注】①阊门:地名。②慊(qiè):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丑、晦,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样,分别是指月、日。
        B.寺,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与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
        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则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
        D.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麓行走,从这里往上则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滑。
        B.初一这天,先雨后晴,行程较长,作者细致描述了国清寺、筋竹岭、弥陀庵等处秀丽的风景。
        C.“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
        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流连忘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2)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
        14.李白说“天台四万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笔下,天台山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11.A(《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分别指月、日,而文中“癸丑之三月”的“癸丑”明显指年)
        12.B(文中没有描写国清寺的风景)
        13.(1)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4分,“荒”“当”“饭”各1分,句意1分)
        (2)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受到石门的约束,势头非常汹涌。(4分,“为”“束”“怒”各1分,句意1分)
        14.①山路曲折而难行;②山上天气阴晴多变;③木石秀丽,草荒山幽,景色多样而新异;④宗教文化气息浓郁,寺庵较多。(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如“雨多、泉水多”等,只要切合文本实际,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癸丑年三月月底这一天,我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煌山,于是在这里住下。
        四月初一日,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有了岔道,勒马向西朝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睛。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势险峻而路上湿滑,于是舍弃骑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行走;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是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山中叮咚的流泉、秀美的山色随处可见,并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杜鹃花掩映开放,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
        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用饭。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一同吃饭,他说由从这条路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携带行李很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国清寺,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矮粗的松树,老树干弯弯曲曲,松根苍青,松叶秀绿,都像我们阊门人家盆景中栽种的松树。又走了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一路上在高峻的山岭里上上下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泉水轰鸣,山风劲吹,山路上没有来旅行的人。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
        初二日,吃完饭后,雨才停止。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岩越来越显得清幽。走完二十里路,傍晚时抵达天封寺。睡觉时想到明晨攀登峰顶的事,如果雨停天朗则算有缘分登顶,但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没有一天是早上晴天的。等到五更梦中,听喊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高兴得再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定向山顶进发。向上攀爬数里,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顶峰了,到达太白堂,四周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重新顺山路攀登,很快就登上天台山绝顶。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山峰高峻冷风漂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因四周山壁反射日光,全是莹洁如玉的花和树,满眼玲珑之色。山岭转角处山花盛开,峰顶的花反而不开花,大概是被高处的寒冷限制的吧。仍然沿旧路下山回到华顶庵,然后经过池边的小桥,翻越三座山岭。溪流回还,山峦重重,树木丛生繁密,岩石形状奇丽,转过一个地方就有一处奇景,大大满足了观赏的愿望。
        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石门处飞泻而下,回旋流转,经过三道弯曲。最上面的一层是断桥处,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乱撞两石之间,浪花飞溅,汇合后流转入潭;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大门,溪水被石门约束,流势很汹涌;最下层的水潭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犹如门槛,溪水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景象非常神奇。只是顺着台级走下,回环处的景致被弯曲山路所遮掩,不能一览无余。
        夜色四处降下时,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了脚步,观赏石桥上方的彩虹,瀑布水花飞溅,有如喷雪一样,几乎使人不想去睡。
         



        相关文言文练习
        童蒙吉《刘公平倭冢记》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晋书·褚翜传》《武王问太公曰》
        《明史·原杰传》《金史·刘筈传》
        《宋史·袁枢传》《游黄山日记》《记游白水岩》《游东林山水记》
        《元史·归旸传》《新唐书·唐兴传》
        《元史·拜住传》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新唐书·刘文静传》《旧唐书·王义方传》
        曾巩《南轩记》虞集《尚志斋说》
        《新唐书·元结传》《宋史·蒋堂传》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游太和山记》
        《梁书·桥玄传》王夫之《桑维翰论》
        《汉书·赵广汉传》施闰章《游九华记》
        《荀子·修身》《宋史·蔡京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