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国语·周语》《太平广记·杜伯名》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王,王敬从之。王耕一坺,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
        “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日服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
         “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
         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节选自《国语•周语》
        ①籍千亩:国王和贵族在自已的籍田(王的籍田指百倍于村社农民的王田即千亩,诸侯的籍田百亩)上举行祭礼。从周天子开始,每年春耕时,周王都要在自己的籍田上举行籍礼,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从立国后一直延续下来。
        ②粢:zī古代供祭祀的谷物。③庬:máng 大。④覛:mì 看,察看。⑤鬯:chàng 祭祀用的酒。⑥瞽gǔ 文中指乐师。⑦大徇:徇,对众宣誓;大徇在文中指亲耕仪式。⑧耨获:耨,nòu 锄草的农具。耨获指收获。⑨镈(bó):翻土的农具。
        文本二:
        杜伯名曰恒,入为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鸠,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鸠诉之宣王曰:“窃与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于焦,使薛甫与司空锜杀杜伯,其友左儒九谏而王不听。杜伯既死,为人见王曰:“恒之罪何哉?”王召祝,而以杜伯语告,祝曰:“始杀杜伯,谁与王谋之?”王曰:“司空锜也。”祝曰:“何以不杀锜以谢之?”宣王乃杀锜,使祝以谢之。伯犹为人而至,言其无罪。司空又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甫曰:“祝也为我谋而杀人,吾杀者又皆为人而见诉,奈何?”皇甫曰:“杀祝以谢,可也。”宣王乃杀祝以兼谢焉,又无益,皆为人而至,祝亦曰:“我焉知之,奈何以此为罪而杀臣也?”后三年,宣王游圃田,从人满野。日中,见杜伯乘白马素车,司空锜为左,祝为右,朱冠起于道左,执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脊,伏于弓衣而死。
        节选自《太平广记 · 卷一百一十九》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与“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两句中“蕃”字含义不同。
        B.“太史赞王”与“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两句中“赞”字含义相同。
        C.“稷则遍诫百姓”与“诫子书”(《诫子书》)两句中“诫”字含义相同。
        D.“修其疆畔”与“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两句中“畔”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是所有大事之中最重要的,古代主管农事的稷官是很重要的官职。
        B.古人很重视籍田的仪式,要选一个好天气,各级官员还要各司其职,并要一起斋戒三天。
        C.农耕仪式仅仅是个仪式,无论是耕田还是用膳,都是天子第一,百官紧随其后,民众最后。
        D.农耕是一天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早晨、中午、下午都要务农,晚上空闲时可演习武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3分)
        (2)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4分)
        13.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即位后要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为什么虢文公认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事情?根据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4.周宣王听信人言而最终“为我谋而杀人”“伏于弓衣而死”和“王不听……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你认为宣王该听还是不该听?结合两篇文字,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0.B(A项,都是通“繁”,繁殖;众多。B项,导引;介绍。C项,均为告诫。D项,边界;旁边。)
        11.D(

        “晚上空闲时可演习武功”说法错,原文“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意思是“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 
        12.(1)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关键点:唯、干2分,全句大意1分。)
        (2)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关键点:匮、困、用3分,全句大意1分。)
        13.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可以带动民众致力于农耕,这样才会使供神的祭品丰厚,民众的财路才会不断,向神祈福、役使民众便有了保障。(3分)
        14.听还是不听,要有自己的分辨力,既不能固执己见,也不能人云亦云。(2分)虢文公的劝谏是为了让君王通过行祭礼能成为民众表率,鼓励农耕,同时可以为国增财用,民众和睦,这个意见要听从。而女鸠进谗言让宣王错杀大臣,进而宣王又再信他人不断犯错最后导致自己被杀,这样的话当然不能听从。(2分)
        【参考译文一】
        周宣王即位后,不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虢文公劝谏说:“不能这样。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因此稷是很重要的官职。古时候,太史按时令察看土情,当阳气积聚充足,土气开始活动,房星在中晨见于南天,日月都出现于营室,这时土地便可耕耘了。
        开耕前五天,乐师报告有当令的和风吹来,天子莅临斋宫,百官各有其职,都一齐斋戒三天。天子还要沐浴饮醴酒,届时,郁人进献香酒,牺人进献甜酒,天子以酒灌地行礼,然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到籍田时,稷负责监察,膳夫、农正安排籍礼,太史在前引导,天子恭敬地跟在后面。天子耕一下,百官依次每人耕三下,轮到庶民就耕完了整片籍田。然后由稷检查质量,太师负责监察;司徒检查民众的耕土,太师负责监察。结束之后,宰夫陈设宴席,膳宰负责监察。膳夫在前引导,天子享用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百官依次品尝,庶民最后进食。
        这一天,乐师带领他的属官审听土风。粮仓建于籍田东南,作物集中收藏在里面,按时令分发作种子。稷就一一告诫百姓要协力耕耘,说:‘日夜均等,春雷惊动了蛰伏的虫豸。田地不全部翻遍,将由司寇治罪。’于是命令众人道:‘开始干。农师第一,农正第二,后稷第三,司空第四,司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师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然后天子履行亲耕仪式。收获时也如此。’农具都动用起来了,大家都勤奋地从事耕作,整治田界,天天拿着锄具,不错过农时,国家的财物因此而不缺乏,百姓因此而和睦相处。当时,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因此征伐则有斗志、守备则有财力。像这样,才能取悦于神灵而得到民众拥戴,祭祀能按时供应而国家用度充裕。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
        宣王不听劝谏。三十九年,在千亩发生战争,王室的军队被姜氏之戎打败。
        【参考译文二】

        杜伯名叫恒,为周大夫。宣王的妾叫女鸠,想要同杜伯私通,杜伯没有答应。女鸠
        怀恨在心,有一天告诉宣王说:“杜伯偷偷地想和我交欢。”宣王就相信了,把杜伯囚禁在焦地,派薛甫和司空锜杀掉杜伯。祝说:“开始杀杜伯时,是谁给你出的主意?”宣王说:“是司空锜。”祝说:“为什么不杀掉司空锜表示道歉呢?”宣王就杀了司空锜。杜伯变成人来,说他没有罪。司空锜也变成人来说:“臣有什么罪?”宣王把这事又告诉了皇甫,说:“祝给我出主意让我杀人,我杀的人又都变成人来向我诉冤,怎么办呢?”皇甫说:“只好杀了祝来谢罪,就可以了。”宣王就杀了祝向前二人谢罪,还是没有用,他们又都变成人来找宣王,祝还说:“我怎么知道以前的事,为什么又以这些罪名杀我?”三年以后,宣王到野外游猎,跟从的人遍布山野。中午时分,只见杜伯乘着白马拉着白车,司空锜护左,祝护右,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杜伯拿着红弓搭红箭,正好射中宣王心窝,脊梁都射断了,扑伏在箭囊上死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董叔攀附权贵》《赵简子传》
        《元史·程钜夫传》《水浒传》序
        苏轼《凌虚台记》《晋书·庾亮传》
        《新唐书·崔玄暐传》《宋史·上官正传》
        《宋史·赵希琯传》《后汉书·班梁列传》
        《元史·张昉传》《国语·楚语》
        《明史·李贤列传》《国语·敬姜论劳逸》
        《宋史·黄干传》《晋书·江逌传》
        《敬姜论劳逸》《国语·越语下》(二)
        李斯《谏逐客书》《汉书·尹翁归传》
        《宋史·陶节夫传》《宋史·吴及传》
        《国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宋史·赵善俊传》
        《国语·越语下》阅练习及答案《资治通鉴·宋记》
        《宋史·姚兴传》国语《吴王夫差既许越成》
        《宋史·杜衍传》《明史·杨继宗传》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宋史·张士逊传》
        《国语·晋语四·公子过郑》《明史·严起恒传》
        《国语·鲁语·鲁襄公如楚》《国语·鲁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