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以告令师,作《汤誓》。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粮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瞻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节选自《六韬·文韬》)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夏A德若兹B今C朕必往D尔尚及予E一人F致天之罚G予H其大理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文中指握、持,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把”意思相同。
B.格,文中指来、至,与《大学之道》中“格物而后知至”的“格”意思不同。
C.啬,文中指种植谷物,后作“穑”。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D.振,文中指救济,这与《屈原列传》中“新浴者必振衣”的“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桀施行暴虐的政治,耽于逸乐,纵欲放荡。成汤因害怕上天责怪自己不体恤百姓,于是起兵讨伐夏桀。
B.夏桀耗尽民众的力量,掠夺他们的财富,使他们消极怠惰,怨恨不合,最终使得自己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C.国家的祸福盛衰不是天命自然变化的结果,而在于国君。国君贤明,国家就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D.尧帝作为圣贤君主,品德正直高尚,崇尚简朴,治理国家依靠贤臣,赏罚分明,深受百姓的支持与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4分)
(2)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4分)
14.请结合材料,概述成汤灭夏建商的原因。(3分)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10.(3分)BDG(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
11.(3分)C(“啬”,文中指收获谷物。)
12.(3分)A(“成汤因害怕上天责怪自己不体恤百姓”错。)
13.(8分)(1)(4分)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熙熙(盛多,纷杂)”“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所以(……的原因)”各1分,句意1分。)(2)(4分)不因为劳役的缘故,妨害百姓的农时,抑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奉行无为而治。(“以(因为)”“害(妨碍,妨害)”“约(约束,节制)”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夏桀施行暴政,荒淫无道。②诸侯作乱,社会动荡。③民众苦夏已久,意欲灭夏。④成汤代天讨伐,论功行赏。(每点1分,任选三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夏桀施行暴虐的政治,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成汤于是发动军队,率领诸侯出征,由伊尹跟随,成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讨伐昆吾,又去讨伐夏桀。成汤说:“来,你们大家过来,你们都要听着我说的话。不是我个人敢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很多罪恶,我也听你们大家说,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讨。现在夏桀犯下很多罪恶,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现在你们大家可能会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百姓,叫我们舍弃农事去打仗。’你们可能还会说:‘他有罪,又能把他怎么样呢?’夏桀耗尽了夏国民众的力量,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掠夺夏国民众的财富。夏国的民众都消极怠惰,怨恨不合,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落山呢?我们都愿与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如今我一定要前去讨伐他。你们还是跟随我去实行上天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自食其言。”成汤把这些话告诉给传令长官,写下了《汤誓》。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君贤与不贤的关系呢?还是天命自然变化的结果呢?”太公说:“国君不贤,就会国家危难人民动乱;国君贤明,就会国家太平人民安定。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国君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文王说:“古代圣贤君主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太公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他是圣贤君主。”文王说:“帝尧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太公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装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宝物,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靡的音乐,不粉饰宫廷墙垣。用鹿裘御寒,用粗布衣遮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为劳役的缘故,妨害百姓的农时,抑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奉行无为而治。官吏中凡忠心耿耿、正直守法的就升迁他的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他的俸禄。百姓中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表彰并敬重他,尽力从事农耕、发展蚕桑的就慰劳勉励他。区别善恶良莠,品德高尚的可在其门闾加以标志,以示崇敬。提倡心志公平,节操端正,以法制禁止邪恶虚伪。对自己厌恶的人,有功也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喜爱的人,有了罪过同样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的人,救济祸患伤亡的家。帝尧自己奉行节俭生活,征用的赋税劳役也很少。因此天下百姓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的面容,百姓爱戴他象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象亲近父母一样。”文王说:“伟大啊!贤明君主的德行!”
(节选自《六韬•文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