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质A信B极C忠D严E以F有G礼H慎I此J四K者L所M以N行O之P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举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
C./攻取之数意为攻取敌人的策略,“数”与《六国论》“胜负之数”的“数”字含义相同。
D.泽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变更、改变”,与成语“坚贞不渝”中的“渝”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而顺应农时。
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烧毁装备、夺取粮食、攻占坚固城池之策。
C.桓公问怎样招致天下的精材,管仲说出高价,不要在价钱上限定数目;问如何招募工匠,管仲说给予三倍的报酬,他们就会不远千里而来。
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认为治国者若不解民生疾苦,缺乏仁德,用刑罚恐吓,靠暴力压制,会使民众多怨多诈,离去的人不愿返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
(2)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14.孔子“为政”强调“德”与“礼”,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
10.(3分)D H L
11.(3分)C
12.(3分)B
13.(8分)
(1) (4分)我想要施行大仁大义,使天下人获利,怎么做才可以呢?
(2) (4分)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骗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来了。14.(3分)①强调德,是因为施行仁政民众就能减少怨恨;②强调礼,是因为礼会激发民众赞美国君,同时还会使民众自觉遵守规则且有羞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