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荀子·致士》《说苑·尊贤》《贞观政要·任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文本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丕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文本三: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勾。(3分)
        既 A 写 B 忠 C 诚 D 亲 E 附 F 于 G 朕 H 实 I 藉 J 此 K 人 L 共 M 康 N 时 O 政 P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中两个“而”都是连词,但用法不同,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并列关系。
        B.材料三“遣使者四辈敦趣”的“趣”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用法不同。
        C.材料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中的“摄”表示代理官职,这说明马周深受重用。
        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不肖”意思相同,都是指“对父母不孝顺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荀子以“耀蝉”作比,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
        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虽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但并不妨害君主的霸业。
        C.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假如范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它就不会灭亡了。
        D.材料三中,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二十多件事情,这些事都合太宗心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4分)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4分)
        1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3分)
         
         
        答案:
        10.(3分)D H L(原文: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13.(8分)
        (1)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
        (“在乎”,在于,1分;“诚”,确实,1分;“必”,坚决,1分;文意通顺,1分。)
        (2)贤能的人认为范氏没有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肖的人认为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不己用”,宾语前置、“没有重用自己”,1分;“贱”,看不起、看轻,1分;“仇”,仇恨,1分;文意通顺,1分。)
        14.(3分)
        ①太宗知道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体现了“知而用之”。
        ②对马周推荐的人才,太宗都很满意,这体现出“任而信之”。
        (每点2分,答出2点给3分。如考生答“太宗没有在重用马周的同时又让小人参与其中”,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那照蝉的人,他的工作在于点亮灯火,摇动树身而已;如果灯火不亮,那么即使摇动树身,也毫无好处。现在君主中如果有人能使自己的德行贤明,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了。
        材料二: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让爵中的酒变坏,俎上的肉变坏,如此做能不妨害我的霸业吗?”管仲回答说:“这自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可是对于霸业却没有什么妨害。”桓公说:“怎样才算是妨害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能的人,对霸业有妨害;知道了又不能用他,对霸业有妨害;用了又不能给予以相当的职责,对霸业有妨害;给予以相当的职责而又不信任他,对霸业有妨害;虽信任他又让小人参与其中,对霸业有妨害。”桓公说:“好的。”子路问孔子说:“要怎样才能治国?”孔子说:“在于尊重贤人而看轻不肖的人。”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而看轻不肖的人,为什么还会灭亡呢?”孔子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但不能用他,看轻不肖的人但又不能赶他走,贤能的人认为范氏没有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肖的人认为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人埋怨他,不肖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都摆在他的面前,范中行氏虽然不想灭亡,又怎么能办到呢?”
        材料三:马周,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他到京师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当时唐太宗要百官上书讲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百姓的二十多件事情,让常何上奏朝廷,事事都很合太宗心意。太宗奇怪常何会有这样的才能,便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家里的一位叫马周的宾客代我写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后来升迁到中书舍人。马周机敏善辩,擅长于陈奏,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所以讲的话都符合实际。太宗曾说:“我对马周只要一刻不见面,就很想念他。”贞观十八年,马周一直升迁到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东宫的官职。他处理事情公平允当,很受当时人赞誉。后来又兼代吏部尚书职务。太宗曾对侍从的大臣说:“马周看问题敏捷,办事慎重周到。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尽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定要依靠他来共同地把政事办好。”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沈传师传》《荀子·强国》
        欧阳修《泷冈阡表》《荀子·儒效》
        荀子《自知之明》《明史·张曰韬传》
        《宋史·黄廉传》《荀子·宥坐·欹器满覆》
        荀子《劝学》《荀子·法行》
        《元史·阔里吉思传》《积微,月不胜日》《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
        《荀子·性恶》《明史·虞谦传》
        《明史·魏骥传》《宋史·陈咸传》
        《宋史·黄中传》《新唐书·路隋传》
        《吕氏春秋·知分》《荀子·非相篇》
        《荀子·劝学》《荀子·性恶》《宋史·吕祖俭传》
        《新唐书·刘昌传》《神童庄有恭》
        《元史·孛鲁传》姚莹《汤海秋传》
        《宋书·王韶之传》《明史·赵时春传》
        《论语·克己复礼》《荀子·子道》《梁书·何胤传》
        《荀子·子道》《明史·宋仪望传》
        《明史·许论传》《荀子·非相》
        《南唐书·徐锴传》《君子之学》
        《宋史·黄伯思传》《旧唐书·张仁愿传》
        《荀子·王制》《荀子·修身》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