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段,爵之大夫起累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致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成得厥所,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
【注】五:亦作五大夫,指的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大夫百里奚。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爵之A大夫B起C系继D之中E与语F三日G授之H以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盖年三十”的“盖”表示推测,与《疱丁解牛》“技盖至此”中的“盖”意义不同,
B.“身举五”的“举”指选拔、任用,与《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意义不同
C.“以治鲁国”的“治”指治理,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中的“治”意义相同。
D.“咸得厥所”的“厥”指他的、他们的,与成语“大放厥词”中的“厥”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认为秦国小而偏僻,不能够称霸,孔子则认为秦君治国有方,可以称王于天下
B.季平子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打他,却被打败逃到齐国,被安置在乾侯。
C.鲁国大乱,孔子到齐国,听到《韶》音,专心学习,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鲁国人都赞扬他。
D.孔子在担任中都宰时,根据土地的性质将作物种在不同环境里,得到了鲁定公的赞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2)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14.孔子因何得到齐景公的赏识?(3分)
答案:
10.B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爵之大夫”,“爵”在这里做动词,“授予爵位”的意思,“之”是授予的宾语,“大夫”是授予的爵位,中间不能断开;“起累绁之中”,这句是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应为“于累绁之中起”,中间不能断开;“与语三日”,省略宾语“之”,“与之语三日”,中间不能断开;“授之以政”,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以政授之”,中间不能断开。句意:授予他大夫的官职,将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跟他深谈三天,随后叫他执掌国政。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项,“技盖至此”的“盖”同“盍”,是“何、怎么”的意思。B项,“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是“尽”的意思。C项,“奚暇治礼义”中的“治”是“讲求”的意思。D项,“大放厥词”的“厥”是“他的、他们的”的意思。故选C项。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齐景公没有认为秦国不能称霸,而是在问孔子秦国称霸的原因。C项,“鲁国人”错,是齐国人赞扬他。D项,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种植作物是在担任司空之后,且“得到了鲁定公的赞赏”于文无据。故选B项。
13.【答案】(1)秦国,国家虽然小,但秦穆公的志向却非常大;所处地区虽然偏僻,施政却很得当。[关键词“”(然)、“其”(秦穆公)、“处”(所处的地方)各1分,句意1分](2)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关键词“行”(施行)、“则”(效法)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①回答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因深刻的见解得到赏识。②专心致志的精神得到齐国人赞赏。③回答景公怎样施政得到认同。(每点1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孔子回答了齐景公关于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的问题后,景公悦;鲁乱后孔子适齐,想找机会与景公接触,学《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专注的精神获得齐国人的称赞;后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观点得到景公认同,景公要封赏孔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概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的国家不仅小,而且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凭借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国家虽然小,但秦穆公的志向却非常大;所处地区虽然偏僻,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任用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官职,将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跟他深谈三天,随后叫他执掌国政。以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即便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得到,他成为霸主根本不算什么。”景公听罢很高兴。
在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而得罪了鲁昭公,昭公就率领军队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联手,三家共同围攻昭公,昭公的军队惨败,(昭公)逃到齐国,齐国将昭公安置在乾侯。不久,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便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打算通过高昭子的关系与景公接触。他与齐国的乐官探讨音乐,听到《韶》乐后就学了起来,竟然三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来,齐国人对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赞不绝口。
景公问孔子怎样施政,孔子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没错!如果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臣子没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没有儿子的样子的话,纵然有很多粮食,我怎么能够吃得着呢?”一天,景公又问孔子施政的原则,孔子说:“施政最关键的是控制支出,节约财力。”景公听了非常高兴,准备将尼谿的田地封给孔子。
材料二: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路上遗失的东西不据为已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止是治理好鲁国呢!”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山林、湖泊、丘陵、平原、沼泽等区分开来,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鲁定公和齐侯在齐国的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说:“我听说,举行和平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配备应有的文武官员随从,请您带上左右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