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讳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管仲对曰:“微君之命臣也故臣且谒之虽然君犹不能行也。”公曰:“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管仲摄衣冠起,对曰:“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公喜宫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公子开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齐、卫之间,不容数日之行。臣闻之,务为不久,盖虚不长。其生不长者,其死必不终。”桓公曰:“善。”管仲死,已葬。公憎四子者,废之官。逐堂巫而苛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竖刁而宫中乱,逐公子开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复四子者。处期年,四子作难,围公一室,不得出。有一妇人,遂从窦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其故何也?”妇人对曰:“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分齐国,涂十日不通矣。公子开方以书社七百下卫矣,食将不得矣。”公曰:“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乃援素憾以裹首而绝。
(节选自《管子·小称》)
材料二: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微君之命A臣也B故C臣D且谒之E虽然F君犹不G能H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超然客公众号
A.摄,文中指整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词义不同。
B.窦,文中指孔穴、洞,与《幼学琼林》中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窦”词义相同。
C.书社,古制二十五家立社,登记社内人名谓之“书社”。文中指按社登记的人口、土地等。
D.冠,文中指帽子,与蒲松龄《促织》中的“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的“冠”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竖刁、易牙、开方等人为了迎合齐桓公的喜好而不择手段,所作所为违背了人之常情,所以管仲提醒齐桓公要远离他们。
B.管仲认为竖刁、易牙、开方等人的作假不可能持久,掩盖虚伪也不会长远,他们很快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后来果然应验。
C.开方本是卫国公子,他隐瞒身份,隐藏在齐桓公的身边,身在齐而心在卫,最后一举作难,瓜分齐国,为卫国获得利益。
D.对于管仲的话,齐桓公经历了由坚信到怀疑,到肯定的过程,他为怀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他忍饥挨饿,自尽而亡。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讳而不起此病也。(4分)
(2)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4分)
14.材料二中,苏洵对于管仲有什么看法?(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EF
11.(3分)D(“额手称庆”形容人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的兴奋和喜悦的神态。与“弹冠相庆”意义完全不同。)
12.(3分)C(从前后文看,公子开方并未隐瞒身份)
13.(4分)(1)仲父你的病很严重了,如果不讳言,你这病是起不来了。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第二个“病”“不起此病”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4分)(2)管仲难道以为自己临终前的几句话可以捆住齐桓公的手脚吗?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絷”和反问句式,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3分)①管仲建议齐桓公远离竖刁、易牙、开方等人是没有意义的;②管仲应该在临终前为齐桓公选好自己的接班人。③管仲没有认清齐国的根本问题,高估了齐桓公。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