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蛾眉山
张岱
蛾眉为八山①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余每至其家剧谈竟日。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馀,苍蓓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法物②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馀,国三丈,长数十丈,南至轩亭,北至香橼慟③。石皆劈斧皴④法,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余以梯踞屋脊上,栉比观之、得其约略形似。
(选自张岱《越山五佚记》,有删节)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法物,犹宝物。③慟:音 tóng ,指胡同或小巷。④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余每至其家剧谈竟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然实不见山
以足八山之数
可以名山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4)文中的张岱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评析。
答案:
(1)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余每至其家/剧谈竟日
(2)
(1)然,但是(2)足,全,够。(3)名,命名。
(3)为什么这个叫山别的不叫山呢?
(4) 善于怀疑、勤学好问、富有探索精神的人。
(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句子和语法规范进行判断。“天气五年”时间词,其后应断开。“姑苏”定语修饰主语“周孔嘉”,“僦居”谓语,“于轩亭之北”介宾短语,句子成分完整,其后应断开。“余”主语,“每”状语修饰谓语“至”,“其家”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划线句子的意思为:天启五年,姑苏人周孔嘉寓居在轩亭的北边,我每次到他家,畅谈一整天。
(2)
(1)
原句的意思是:但其实见不到山。然,但是
(2)
原句的意思是:来凑足八座山。足,全,够。
(3)
原句的意思是:可以叫山。名,命名。
(3)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何以”宾语前置,翻译时注意语序。
(4)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可见,张岱善于怀疑;张岱遇见朋友家厨房的石头,便会询问由来,甚至向邻居打听,可见他勤学好问;同时还会为此专门那梯子登上屋脊观察,可见其富有探索精神。据此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方法二:【参考译文】
蛾眉山是越地的八大名山之一,其实见不到山。越地的人曾取了蛾眉土谷祠桌下的一块顽石,来凑足八座山。我当初怀疑说:“一块顽石,都可以叫山,那么城里的顽石那么多,为什么这个叫山别的不叫山呢?”天启(明熹宗年号)五年,姑苏(今苏州)人周孔嘉寓居在轩亭的北边,我每次到他家,畅谈一整天。一天,我到了他房后厨房的下面,看到一块一丈多高的石壁,苍翠逼人。我说:“这块石头青绿,真是天地间的神物,怎么屈居在这里?”向邻居老者询问,老者说:“这是蛾眉山。山高一丈多,宽三丈,长几十丈,南到轩亭,北到香橼衕。石头就像斧头劈出来的褶皱,看上去就像一弯弯眉毛,黑中带青,浑身苍翠。”我因此拿梯子登上屋脊,一次观看,发现它的形状大致像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