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0.材料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凡有四端A于我者B知C皆扩而充之矣D若火之始然E泉之始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的“衣”,与《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用法相同。
B.甲文“未之有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
C.乙文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与甲文中“仰不足以事父母”的句式不同。
D.乙文中的“贼”,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描述“王道”景象所用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
B.甲文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王道乐土客观上也利于百姓。
C.乙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D.乙文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人具有“四端”的重要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4分)
14.试概括甲乙两文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DE(3分,每处1分,超出三处不得分)
11.D(D项,贼,动词,伤害;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A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非所以要誉于乡党”为介宾结构后置)
12.A(“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错。这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具体规定)
13.(1)重视学校的教育,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4分,注意“谨”“申”“戴”的意思和句式)
(2)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4分,注意“不忍”“行”“治”,句意)
14.甲: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1分)(或: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
乙: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1分)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1分)
【参考译文】
甲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在上不能赡养父母,在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收成好的年份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收成不好的年份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把自己从死亡中解救出来,恐怕还不难以做到,怎么还顾得上讲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乙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