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③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④砧课诵图序》) 【注释】①先妣(bǐ):对已死长者的尊称,这里指亡母。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劬(qú)劳:过度劳累。④媭(xū):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拯 十 岁 就 塾 师 学 朝 出 而 暮 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11、选文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姐姐① 和② 的情形,表达了作者的③ 。(3分)
答案:
9、拯 十 岁 后/ 就 塾 师 学/ 朝 出 而 暮 归 10、示例:天刚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 11、①陪伴我夜读晨诵 ②泣告劝学 ③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对姐姐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参考译文
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平方,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阴底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稍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告诉我母亲劳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