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高陵令刘君遗爱碑 刘禹锡 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以沃关中,故秦人常得善岁。案《水部式》:决泄有时,畎浍有度,居上游者不得拥泉而专其腴。每岁少尹一人行视之,以诛不式。兵兴以还,寝失根本。泾阳人果拥而专之,公取全流,浸原为畦,私开四窦,泽不及下。泾田独肥,他邑为枯。地力既移,地征如初。人或赴诉,泣迎尹马。而上泾之腴皆权幸家,荣势足以破理,诉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吞冤含忍。 长庆三年,高陵令刘君励精吏治,视人之瘼如瘭疽在身,不忘决去。乃修故事,考式文暨前后诏条。又以新意请更水道入于我里。请杜私窦,使无弃流;请遵田令,使无越制。别白纤悉,列上便宜。掾吏依违不决。居二岁,距宝历元年,端士郑覃为京兆,秋九月,始具以闻。事下丞相、御史。御史属元谷实司察视,持诏书诣白渠上,尽得利病,还奏青规中。上以谷奉使有状,乃俾太常撰日,京兆下其符。司录姚康,士曹掾李绍实成之,县主簿谈孺直实董之。冬十月,百众云奔,愤与喜并。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上闻,命京兆立止绝。 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以赂致前事。又谒丞相,请以颡血污车茵。丞相彭原公敛容谢曰:“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吝,第未周知情伪耳。”即入言上前。翌日,果有诏许讫役。 仲冬,新渠成。涉季冬二日,新堰成。两涯夹植杞柳万本,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备用。仍岁旱沴,而渠下田独有秋。渠成之明年,泾阳、三原二邑中,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使下流不厚。君诣京兆索言之,府命从事苏特至水滨,尽撤不当拥者。由是邑人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 君讳仁师,字行舆,彭城人。少好文学,亦以筹画干东诸侯,遂参幕府。历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率不时而迁。 (节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B.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C.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D.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式,就是上文的《水部式》,是唐代政府颁行水利管理法规,内容包括农田水利 管理等。 B.以颡血污车茵指用脑门的血染污车垫,刘君以直白夸张的言辞表明了他为百姓谋福利的决心。 C.堰,拦水用的堤坝。依《水部式》,文中“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是损人利己 的违法行为。 D.讳,表示避称尊长的名字,与《儒林外史》中“贵府老爷范讳进”的“讳”用法 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对泾水原本有很高的监管力度,每年派官员巡视,查处不规范的取水行为, 后因战争而废弛。 B.刘仁师任高陵县令后,了解到百姓的无水之苦,决心开挖新渠让水流入高陵县, 以惠及境内百姓。 C.刘仁师在得知工程被停工后,骑快马先后向京兆府、丞相和皇帝控告,揭发泾阳 豪门的卑劣做法。 D.新渠完工后,渠岸又栽种了很多树,用来固土培堤,即便是连年干旱,渠下的田 地仍可以有收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吝,第未周知情伪耳。 (2)历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率不时而迁。 14.简要概括刘仁师在高陵励精吏治、修整水渠的背景。(3分)
答案: 10.B 11.B 是委婉含蓄的说辞 12.C 刘仁师亲没有直接向皇帝控告 13.(1)贵县令真心仁爱百姓,陛下对待百姓也很宽厚大度,只是并不全然了解事情的 虚实真假。(明府、元元、无所吝、第,各1分) (2)(刘仁师)做过很多政务繁重地方的县令,都凭能做事而被提升,且都是不按 时就(提早)升迁。(尹、剧、见陟,各1分,其他句意1分) 14.①泾阳豪门拦截泾水上游水流,独占其利;②其他县田地干涸,但是赋税不减;③下 游百姓上诉获罪,忍气含冤。(每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泾水向东流注入白渠,经过疏导分为三道水流,用来浇灌关中大地,所以秦地百姓经常有好的年景。按《水部式》的规定,放水有一定的时间,田间开沟引水有一定的限度,在上游的不得私自把水挡住独占其利。每年朝廷派一名少尹到河流上游巡行视察,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定的人。自从“安史之乱”以来,(上游的人)逐渐(寝,通“寖”)破坏了水部的章程和法令精神。居于上游的泾阳人果然开始拦水专占其利,公然霸占了所有的水流,水浇灌在田野上形成水田,他们还私自在河岸四处开出水沟引流,于是水就不再流到下游了。只有泾阳的田最肥沃,其他县的田都干枯无水。田地的肥力变了,可是所征田税钱粮却与先前一样。下游的百姓有的去上诉,哭着找上官说理。可是上游的肥田都是当权之家的,他们依仗权势荣宠破坏公理,上诉的人反而获罪,于是下游的百姓都咋舌不敢再说话,忍气含冤。 长庆三年,刘君任高陵县今后,发奋刷新吏治,视人民之疾苦如同长在自己身上的毒疮,决心把它除掉。他恢复先前的惯例,考查了水部规定的章程以及前后颁发的有关诏命,又增添了新的意见,请求变更水道,使水流入我高陵境内;请求堵塞上游新开的渠道,使水不致白白流失;请求遵守有关农田水利的法令,使豪强不得违反制度。刘君把这些道理分析得非常详尽,并把便于施行的具体办法列成条文上报京兆府。京兆府的掾吏既想依照刘君的办法,又怕得罪豪强,犹豫不决。过了两年,到宝历元年时,正直的郑覃任京兆尹,这年九月,他把刘君的报告上奏给皇帝。敬宗把这件事交给丞相府御史台办理,御史台派属官元谷去作实地调查。元谷带着诏书到白渠,把利弊情况搞得一清二楚,回京上奏宫廷(青规,指宫庭禁地或御前所铺蒲草之席,是进谏奏事的场所)。敬宗认为元谷调查的情况属实,让太常寺选定日子,由京兆府下达了开工修渠的公文。司录姚康,士曹掾李绍实具体负责此事,县主簿谈孺直实际监督管理。这年冬天十月,百姓奔走相告,悲愤与欢喜交织。当工程进行到七八成的时候,泾阳豪门用诡计买通术士上奏皇帝说:白渠下游是唐高祖生前旧居所在地,子孙应当对它表示恭敬,不应在此动土开渠。敬宗听说后,命令京兆府立即停工。刘君骑快马找上官控告,揭发豪门通过贿赂来达到目的的所有内幕。又拜谒丞相,愿撞死在车驾前,额血染车垫,也要进言。宰相李程(同平章事、彭原郡公)肃然道歉说:“贵县令真心仁爱百姓,陛下对待百姓也很宽厚大度,只是并不全然了解事情的虚实真假。”于是立刻进宫上奏皇帝。第二天,果然有诏命同意高陵县完成修渠事宜。 十一月,新渠修成,十二月刚过了两天,新大堤修成。水渠夹岸种植杞柳万棵,树向下扎根固堤,树木长大可用做木材。即便连年干旱,大树下的田还可以有秋收。渠成的第二年,泾阳、三原两县境内,又有人拦水流修了七条堤堰来阻住水势,使水流往下不再丰沛。刘君又到京兆府全部讲明情况,京兆府派从事苏特到上游查看,铲平所有不合理的拦水坝。于是高陵人得以长久地安享它的好处,百姓生子都用刘字来命名。 刘君名叫仁师,字行舆,是彭城人。年青时好文学,也曾用各种谋略拜谒诸侯求仕,后参赞幕府,做过很多难治县的县令,都凭能做事而被提升,且都是不按时就提早升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