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讨吴元济。先是愬遣将将二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署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铁文及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祐不可。”李祐,贼健将也,每战常轻官军,时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诱而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令祐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食干粮。时大雪,旗旆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诸校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之援,又断洄曲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①。城旁皆鹅骛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祐等攀城先登,众从之。杀守门者,而留击柝者,纳其众城中。鸡鸣雪止,遂执元济,槛送京师,而淮西悉平矣。
(节选自《百战奇略·雪战》,有删改)
材料二: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䦆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呜,雪止,愬入吴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了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塑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②,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悬瓠城:一作悬壶城,即蔡州。②晡(bū)时:申时,下午3点到5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
初A蔡人拒B命C官军D凡三十余年E不能至F其城下G故H蔡人皆不为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文中指“报答”,与《过秦论》中“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报”含义相同。
B.乱、文中指“扰乱”、与《石钟山记》中“于乱石间样其一二扣之”的“乱”含义不同。
C.就、文中指“靠近”、引申为“到”,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含义相同。
D.负、文中指“背负”、与《阿房宫赋》中“使负栋之柱”的“负”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想奉命讨伐吴元济,初派部将率骑兵巡逻,遇敌将丁士良,双方交战,唐军成功擒获丁士良。
B.李愬巧妙用计,先后降伏了丁士良、吴秀琳、李祐等人,后李祐主动请缨,为活捉吴元济立下大功。
C.李愬未到蔡州时遇到大风雪,人马冻死很多,将士们起初有畏难情绪,但因害怕李愬而不敢违抗。
D.吴元济发现李愬攻到里城,赶紧带领随从登上牙城进行抵抗,无奈李愬攻势凌厉,只得请求服罪。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祐,贼健将也,每战常轻官军,时率众割麦于野。
(2)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
14.李愬攻下蔡州、活捉吴元济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3分)
答案:
10.ACG【解析】“初”指“当初”,是时间状语,其后需断开;“蔡人拒命”指蔡州人拒绝听从命令。主谓齐全,语意完整,“命”后需断开;“官军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是一个长句,其中“官军”是主语,“凡十余年”是时间状语,“不能至其城下”是谓语部分,语意完整,“下”后需断开;“故蔡人皆不为备”是结果状语,“故”指“因此”,其前需断开。即A、C、G处。附原文标点:初,蔡人拒命,官军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
11.A【解析】A项,“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报”指“发泄”。B项,“乱石”的“乱”指“杂乱、零乱”。C项,“就吾求寒衣也”的“就”与“金就砺则利”的“就”都指“接近、靠近”,根据具体语境,前者可意译为“到”,后者可意译为“放到”。D项,“负栋之柱”的“负”指“支撑”。
12.B【解析】曲解文意,“李祐主动请缨”错,原文说的是李愬“令祐以突将三千为前锋”。
13.(1)李祐,是贼军中的猛将,每次作战总是轻视官军,此时李祐正率兵在田野里收割小麦。
(“贼健将也”“健将”“轻”“时率众割麦于野”各1分,共4分)
(2)看守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唐军把他们全杀死,只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方”“熟寐”“尽杀之”“如故”各1分,共4分)
【解析】(1)贼健将也:判断句。健将:猛将。健,强壮、勇猛。轻:轻视,小看。时率众割麦于野: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时率众于野割麦”。(2)方:正在,恰好。熟寐:熟睡。尽杀之:省略句,省略“唐军”。尽,全部,都。如故:照常,像从前一样。
14.主观原因:①李愬不畏艰险,坚定勇敢;②李愬善于利用气象条件,雪夜奇袭;③李愬采取巧妙分化瓦解的策略。
客观原因:吴元济轻敌大意。
[答题时需从主观原因(李愬一方)和客观原因(吴元济一方)分别分析,主观原因答出任意1点给1分,共2分;客观原因共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官军三十多年都不敢到蔡州来,吴元济根本想不到李愬会在风雪之夜率唐军攻打蔡州,容易轻敌,麻痹大意;而李塑利用气象条件,使得吴元济被打得措手不及。同时,李愬善待降将使对方献策或出力,每得降卒也都会亲去审问,详细了解敌情,通过瓦解策略,巧妙分化了贼军势力,最后攻破蔡州、活捉吴元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月,)朝廷派遣唐邓节度使李愬率军讨伐(割据淮西称雄的)吴元济。起初,李愬派部将率二千余骑兵巡逻,路遇敌将丁士良所部,双方交战,(唐军)将其擒获。(但)丁士良毫无惧色,(李愬)便叫人给他松绑。丁士良表示愿意效死报答李愬的活命之恩,李愬任命他为捉生将。丁士良向李愬建议说:“吴秀琳现在据守文城栅,有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然而陈光洽勇猛而轻率,喜欢孤军出战。请允许我前去把他抓来,这样,吴秀琳将会不战而自动投降。”等到铁文和陈光洽被(丁士良)活捉以后,吴秀琳果然投降了(唐军)。李想请来吴秀琳询问(征服吴元济的)计策,秀琳回答说:“将军如果一定要打败吴元济的话,非得到李祐不可。”李祐,是贼军中的猛将,每次作战总是轻视官军,此时李祐正率兵在田野里收割小麦。李愬于是派遣(部将)史用诚带领三百名壮士埋伏在附近树林中,引诱李祐并活捉他,(将他)带回军营。唐军将士都争着请求把李祐杀掉,但唯有李愬以待客之礼款待他,任命他为兵马使,并且准令他可以佩带腰刀进出自己的军帐。(其后,经与李祐密谋)才正式制定了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李愬命令李祐率领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李忠义为副将;李愬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主力;李进诚率领三千人担任后卫。(部署停当以后,)李想下达命令说:“只管向东挺进!”唐军向东行军六十里,天已黑了,进至张柴村,将该地守军全部歼灭,然后命令部队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干粮。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寒风刮得军旗破碎,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唐军人人都认为此番必死无疑。这时,众将校请示下一步行军方向,李愬明确而坚定地说:“到蔡州去取吴元济的首级。”众人听后惊惧失色,由于大家都敬畏李愬,所以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时候,雪下得更大。李愬这时一面派遣一支轻装部队南下切断朗山敌人的增援道路,一面出动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桥梁。唐军又走了七十里,进至蔡州城下。该城旁边都是饲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兵击打池中鹅鸭,让它们发出叫声以扰乱唐军行进声响。最初,从蔡州人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已有三十多年不能进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备。李祐率先登上城墙,部队紧随其后,杀死了守卫城门的敌兵,只留下打更人继续敲梆报更,然后打开城门,唐军全部进入城中。鸡鸣天亮时候,雪停了,唐军活捉了吴元济,然后用囚车押往京城长安,至此,淮西地区完全平定。
材料二:
李愬谋划出其不意地攻取蔡州,每当俘获投降的士兵,一定亲自招来查问详情,因此叛军中地势的险要和平易、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全部都知道。(准备袭击蔡州时,)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天色黑暗,从张柴村向东的道路都是朝廷军队没有走过的。人人都认为一定要(冻)死,可是(因为)害怕李愬,不敢违抗命令。(到)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四更天,(李愬率军)到达城下,(城内)没有一个人知道。李祐、李忠义在那城墙壁上挖出一个个坑儿,借此领先爬上城墙,勇士们跟着也爬上了城。看守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唐军把他们全杀死,只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城门,让官兵进城。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城里都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这时鸡叫了,雪也停了,李愬入城占据吴元济的外衙。有人报告吴元济说:“官兵到了!”吴元济还睡(在床上),笑着说:“俘虏抢东西罢了,等到天明一定把他们都杀掉。”又有报告的人说:“城被攻下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回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起身,到庭院里(静)听,听到唐军发号令,应答的人有上万人,这才害怕了。(吴元济)带领左右随从爬上牙城抵抗。李愬派李进诚攻打牙城,砸烂了牙城的外门,占据了兵器库,取出器械。烧毁卫城的南门,老百姓抢着背柴草来支援李愬的军队。城上放的箭像刺猬的毛一样又多又密。(到了)申时,城门被砸坏了。吴元济在城楼上请求治罪,李进诚用梯子引他下来。李愬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京城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