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帝从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小诸臣。宁言:“京师尤根本地,不可独免。”又言:“京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耗损国储,莫甚于此。而其间多老弱不娴骑射之人。莫若简可者,补天下都司、卫所缺官,而悉汰其余。”议格不行。
帝得疾,适遇星变,诏罢明年元会,百官朝参如朔望。宁言:“四方来觐,不得一睹天颜,疑似之际,必至讹言相惊,愿勉循旧典,用慰人心。”帝疾不能从,而“夺门”之变作。
天顺中,曹、石窃柄。张宁,字靖之,海盐人阅读答案。事关礼科者,宁辄裁损,英宗以是知宁。朝鲜与邻部毛怜卫仇杀,诏宁同都指挥武忠往解。宁辞义慷慨,而忠骁健,张两弓折之,射雁一发坠,朝鲜人大惊服,两人竟解其仇而还。中官覃包邀与相见,不往。寻擢都给事中。
宪宗初御经筵,请日以《大学衍义》进讲。是年十月,皇太后生辰,礼部尚书姚夔仍故事,设斋建醮,会百官赴坛行香。宁言无益,徒伤大体,乞禁止。帝嘉纳之。未几,给事中王徽以牛玉事劾大学士李贤,得罪。宁率六科论救,由是寝与内阁忤。会王竑等荐宁堪佥都御史清军职贴黄,与岳正并举。得旨,会举多私,皆子外任。宁出为汀州知府,以简静为治,期年善政具举。
宁才高负志节,善章奏,声称籍甚。英宗尝欲重用之,不果。久居谏垣,不为大臣所喜。既出守,益郁郁不得志,以病免归。家居三十年,言者屡荐,终不复召。
无子,有二妾。宁没,剪发誓死,楼居不下者四十年。诏旌为“双节”。
(选自《明史·张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
B.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
C.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
D.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给事中,原为加官,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诸等的加官,职责是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
B.星变,指星象变化。古人不懂现代天文科学,认为皇帝是“天子”,上天有什么指示都通过星象变化来表示。
C.天顺,是古代帝王的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的。
D.内阁,制度最早源于中国明朝时期,由明成祖朱棣设立。此内阁制度与西方的内阁制相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宁提议得不到实施。他认为京都是尤为重要之地,不能免去应考官员的考核,同时又指出京都地方卫所花费巨大,应该加以精简。
B.张宁请求皇上能够遵守惯例,但遭到拒绝。张宁认为皇上应该举行接见群臣的仪式,但皇上因为有病,以及星象变异,就拒绝了他的建议。
C.张宁能力卓著。张宁同都指挥武忠奉旨调停朝鲜与相信部落毛怜卫之间的仇怨,因他慷慨言辞,武忠骁勇矫健,化解了双方的仇怨。
D.王竑等推荐张宁、岳正等任佥部御史清军职贴黄,因皇帝认为协同推荐多有私人感情,所以张宁、岳正均被给予了京都之外的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言无益,徒伤大体,乞禁止。帝嘉纳之。(5分)
译文: 。
(2)宁才高负志节,善章奏,声称籍甚。英宗尝欲重用之,不果。(5分)
译文: 。
答案:
10.A
11.D(“与西方的内阁制相似”中国古代的内阁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与西方的内阁制没有相似关系。)
12.B(皇上决绝他的建议,不是因为星象变异,而是因为生病。)
13.(1)张宁说没有什么益处,只是伤害大局,请求禁止。皇上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2)张宁才能很高,心怀志气节操,擅长写奏章,声誉很好。英宗曾经想要重用他,没有成功。
参考译文
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授官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季,皇上听从唐周瑜等人的上奏,考核南京大小各级官员。张宁说:“京都尤其是根本地方,不能唯独免去京都官员的考核。”又说:“京都卫所带有俸禄的武职,一卫达两千多人,合计三万多位。每年需要花费银两四十八万,米三十六万,加上其他可以折算成俸禄的东西,动辄上百万。耗损国家储备,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而这其中又有许多是老弱且不熟悉骑马射击的人,不如挑选出可用的人,让他们补任天下都司、卫所的缺官,而全部淘汰掉其余的人。”但此倡议受到阻碍而没有施行。
皇上得了病,正巧又帅星象变异,便下诏免去次年元旦例行的接见群臣的仪式,让各级官员仍在每月初一与十五上朝参见,张宁说:“各地来觐见的官员,不能一睹天子容颜,心存疑虑之际,一定会互传谣言而感到惊异,希望陛下勉强依循旧规,以抚慰人心。”皇上因病不能依从张宁的建议,而“夺门”的政变便爆发了。
天顺年间,曹吉祥、石亨窃取国家大权。事情与礼科有关的,张宁就有所制的损减,英宗因此知道了张宁的为人。朝鲜与相信部落毛怜卫结仇相互残杀,皇上诏令张宁同都指挥武忠前往调停。张宁言辞意气慷慨,而武忠骁勇矫健,拉开两张弓折断了它们,射大雁又一发就让大雁落地,朝鲜人大为惊叹佩服,两人最后化解了双方的仇怨而返京。太监覃包约张宁相见,张宁不去。不久被提升为都给事中。
宪宗刚刚开始参加经筵讲席,张宁就请求每天用《大学衍义》进讲。这年十月,皇太后生日,礼部尚书姚夔依照成规,设斋建醮,如今各部官员前往斋坛进香。张宁说这样做没有什么益处,只是伤害大局,请求禁止。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给事中王徽因为牛玉的事情弹劾大学士李贤,反遭了罪。张宁率领六科给事中们发言相救,由此逐渐跟内阁有了矛盾。恰在此时王竑等推荐张宁有能力任佥都御史清军职贴黄,与岳正一同受推荐。结果得圣旨,协同推荐多有私人感情,受荐者均给予京都之外的任职。张宁外任为汀州知府,用简单宁静作为治州方针,一年后优良的政绩都显示了出来。
张宁才能很高,心怀志气节操,擅长写奏章,声誉很好。英宗曾经想要重用他,没有成功。他久处谏议官衙,不受大臣的喜欢。外任后,更加郁郁不得志,因病免去官职回乡。在家住了三十年,谏官多次推荐他,可皇上最后还是不再召他回京。
张宁没有儿子,有两个小妾,张宁死后,她们剪去头发以表示誓死忠于主人,在楼上住着不下来有四十年。朝廷下诏表彰她们为“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