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孙子兵法·地形》《百战奇略·地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战奇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地形》)
        材料二: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宋武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茭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茭。设使茭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人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地战》)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谓知A敌之B可击C知吾D卒之可以E击F而不G知地利H胜之半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断,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B.山东,大岘山东面,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相同。
        C.卒,终于,与《过秦论》“率疲弊之卒”中的“卒”意思不同。
        D.拔,攻克,攻取,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裕率军攻打南燕时,公孙五楼给出了先据守再两面夹击的上策和坚壁清野等待敌人破绽的中策,可惜都被慕容超拒绝。
        B.慕容超骄傲轻敌,他自以为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即使敌人攻到平原地区,用精锐部队防卫也能胜利。
        C.慕容镇为了说服慕容超,把慕容超说的方法跟越出大岘山去迎战进行了对比,还引用历史上成安君和诸葛瞻的例子。
        D.慕容超放松了对晋军的警惕,一直看着他们进至东莞,越过大岘山,才真正重视起来,但不能抵挡晋军凌厉的攻势,一触即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2)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
         
        14.依据《孙子兵法·地形》的理论,慕容超失败在什么地方?请具体阐述。(3分)
         
         
        答案:
        10.C F H
        (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得分)
        【解析】“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三个句子句式相似,“所谓……,……也”是判断句式,进行断句。句意: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
        11.B 【解析】意思不同,后者是“崤山以东”的意思。
        12.D 【解析】“放松了对晋军的警惕”错误,也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
        13.(1)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赢得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评分参考:“料”,估量,预测;“上将”,智慧谋略高明的将领;“道”,方法。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评分参考:“以”,认为;“策”,计策;“策之上也”判断句,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慕容超失败在(不懂得利用地势条件):①有大岘山的天险而不知道扼守;②放任敌人顺利越过大岘山。(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赢得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材料二:
        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抗击兵力众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话也就是说,既知道了敌方情况,又知道了己方情况,但不知道借助于有利地形条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胜的战果。诚如兵法所说:“天候气象虽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条件有利。”
        东晋安帝派遣大将刘裕率军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晋军之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险,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拔精锐骑兵二千人,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左将军段晖率领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是上策。命令各地将吏凭险固守,计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此种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也不能同意这样干。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必为我们所擒获。”尚书令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因此,我们应当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而一旦迎战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以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困难局面。从前成安君陈馀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放弃马阁山险不守,最后为邓艾所擒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于是急忙率兵四万奔赴临朐与段晖等合兵一处。(晋军来攻),燕军一战大败,慕客超逃回京都广固。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沦陷。



        相关文言文练习
        《战国赵将李牧, 常居雁门, 备匈奴》《宋书·王懿传》
        张大复《别水仙花说》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
        《窃糟》《百战奇略·不战》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李渔《梅》
        《宋史·杨昭俭传》《张旭草书》
        《明史·赵南星传》《晋书·王戎传》
        《晋书·何充传》《后汉书·崔寔传》
        《南齐书·江谧传》《金史·本纪第一·世祖》
        《宋史·沈焕传》《宋史·陈良翰传》
        《明史·徐达传》刘大櫆《论文偶记》
        《宋史·陈敏传》《宋史·刘承规传》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唐太宗讨薛仁杲》《旧唐书·薛仁杲传》林纾《湖之鱼》
        《凡战,若我众敌寡》《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
        《晋书·唐彬传》《宋史·魏矼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