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论衡·祸虚篇》《何博士备论·李广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世谓受福佑者,既以为行善所致;又谓祸害者,为恶所得。汉将李广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常不在其中,而诸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然以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常有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太守,羌常反,吾诱而降之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之,独此矣!”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广然之,闻者信之。夫不侯犹不王者也。不侯何恨,不王何负乎?孔子不王,论者不谓之有负;李广不侯,王朔谓之有恨。然则王朔之言,失论之实矣。
        (节选自《论衡·祸虚篇》)
        材料二: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①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昔者,司马穰苴卒然擢于闾伍之间而将齐军一申令于庄贾②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为之赴战遂一举而摧燕晋之师。以其得治军之纪律,能使夫三军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广不求诸此,乃从妄人之谈,而深自罪悔于杀已降,以为祸盖莫大于此者,亦已矣。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李广论》)
        [注]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庄贾,春秋时齐人。司马穰苴与庄贾约日中会于军门,庄贾日夕方至军中,司马穰苴以按时不至,违犯军令,依律斩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司马穣苴卒然A摧于闾伍之间而将B齐军C一申令D于庄贾E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F为之赴战G遂一举H而摧燕晋之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表被动,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被”意思相同。
        B.后人,指居于人后,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后人”意思不同。    
        C.遂,指终于、竟,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遂”的意思并不相同。
        D.疏,指疏浅、荒谬,与《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中的“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向王朔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认为自己一直参与汉朝打击匈奴的战事,屡建战功却未能封侯。
        B.材料一认为,孔子未被封王不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李广未被封侯也不是因为做了有所悔恨的事。
        C.为了使国家整齐划一,一定要强制人们遵守不愿接受的法制,因为法制松弛会导致国家灭亡。
        D.将帅统领军队有的凭借恩德,也有的依仗军纪,两者各有利弊,优秀的将领应该做到兼而有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4分)
         
        (2)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引述了李广未能封侯一事,但具体目的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EG
        11.A(被,指遭受)
        12.A(“屡建战功”错)
        13.(1)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是用它来严整三军。(4分。译出大意给2分,“循”“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士卒虽然安逸,乐意为他拼死作战,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就没有用来约束他们的办法。(4分。译出大意给2分,“佚”“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材料一借之批判王朔的因果宿命论(2分),材料二借之强调治军应严肃纪律(1分)。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世人认为受上天赐福保佑,是做好事招致的;又认为遭受祸害,是做坏事得来的。汉将李广与望气的术士王朔私下闲谈说:“从汉朝打击匈奴以来,我没有不参加的,而各校尉以下,才能达不到一般人的水平,但是因为与匈奴打仗有功得以封侯的有几十人。我不居于人后,但是最终没有得到一点儿功劳,来取得封地,为什么呢?难道是我的骨相不应该被封侯呢?还是本来命中注定的呢?”王朔问道:“将军您自己想想,可曾有悔恨的事呢?”李广说:“我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引诱投降的八百多人,他们都被我用欺诈的方法在同一天杀死了。直到现在还为之悔恨的事,只有这一件。”王朔说:“灾祸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士兵更大的,这就是将军你不能封侯的原因。”李广认为正确,听的人也相信是这样。没有被封侯如同没有被封王。没有被封侯有什么悔恨的事,没有被封王又有什么亏心事呢?孔子没有被封王,议论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亏心事;李广没有被封侯,王朔却认为他有悔恨的事。既然这样,那么王朔的话,违背了事理的逻辑。
        材料二:
        治理国家如果法制松弛的,国家就会灭亡;治理军队如果纪律废弛的,打仗就会失败。法制并不是人们心中安于遵守的事,但是我一定驱使百姓遵守,是用它来使百姓整齐划一;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是用它来严整三军。
        过去,李广率领军队屯兵边境四十余年,凭借将军的身份远出边塞作战,一年接着一年,经历的大小战斗有七十多次。当时汉武帝对于立功者的赏赐十分丰厚,由于打败敌人立功而被封侯的有数十、上百人,李广手下的将士被封侯的也有很多人。而李广总是由于打败仗被处罚,没有建立一点儿功劳来取得封侯的爵赏,最终因违犯军令自杀来抵挡幕府小吏的责难。当时、后世的士人,没有不惋惜他的才能,而深深地悲叹他多舛的命运。我曾私下探究过这件事,凭借李广的才能竞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他统率军队纪律不严明,这就是他功勋、爵赏都不能得到,而又最终陷于死地的原因。   
        士兵有的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拼命作战而死,有的为遵守将领的命令拼命作战而死。士兵只知道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拼死作战却不知道遵守将领的命令拼死战斗,常常会发展为骄横;士卒只知道遵守将领的命令拼死作战却不知道为了报答将领的恩德去拼死战斗,常常会产生怨恨。善于统率士兵的将领,既能使士兵为了报答自己的恩德而拼死作战,又能使士兵为了执行军令而拼死作战,这样的将帅就可以百战百胜。现在李广治理军队,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乐而舒适。至于部队的编制、屯住、戒严、管理,一切废弛简略,以便使士卒的个人私愿得到满足,而擅自对士兵施加恩惠。所说的军队纪律,是从来没有用过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对士兵宽容和缓不苛求,士兵都喜欢爱戴他。程不识却说:“士卒虽然安逸,乐意为他拼死作战,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就没有用来约束他们的办法。”这就是他恩德没有加上军令,而功劳必定难以建立的原因。
         从前,司马穰苴突然从普通百姓中提拔起来统帅齐国军队,一旦当他借斩杀庄贾而申明军令,三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为他作战,于是一举打败燕、晋军队。这是因为他使用严明的纪律治理军队,能使全军上下为遵守军纪而死。李广不从这方面寻求自己难以封侯的原因,竟然听从狂妄无知之人的胡说,而深深自责悔恨曾经杀死已投降的士卒,认为灾祸大概没有比这更大的,也未免太疏浅了吧!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盛应期传》《明史·王汝训传》
        《与宋公子牧仲书》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富弼》《史记·汲黯传》
        《后汉书·班固传》《宋史·林大中传》
        《宋史·张惟孝传》《宋史·李涛传》
        《宋史·赵葵传》《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
        《旧唐书·王方庆传》《新唐书·郝处俊传》
        《明史·顾锡畴传》《元史·余阙传》
        韩愈《祭十二郎文》《宋史·郭进传》
        《南齐书·张欣泰传》《后汉书·刘矩传》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明史·尹直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