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淆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韩卒超足百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B.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C.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D.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面,即面向西,这里表示对秦的臣服之意。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则面北朝拜,故“北面”,也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交臂,在这里指叉手,拱手,表示降服,恭敬。这与《过秦论》中“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拱手”相同。
C.五谷,古代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D.敝邑,在这里指秦国,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国多产强弓劲弩,士兵射术高超,能不停歇地连续射上百只,远处的人拍胸称赞,近处的人抚着心口压惊。
B.苏秦引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一俗语,实际上就是要唤醒韩王独立意识和自尊自强精神,从而达到游说的目的。
C.张仪指出,那些“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的说辞都是主张合纵的说客的花言巧语,营私欺诈。
D.秦国与楚国的纷争,苏秦张仪却都来游说韩王,不是因为韩国实力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所处的地势使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
(2)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14、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概括苏秦、张仪都从哪些方面游说韩王,从而达到合纵连横的目的?(3分)
答案:
10、D 解析:第一处“割地”作名词解“割让的土地”,作“益求”的宾语应划在前面。第二处,“与之”“不与”是两种情况的对比,句式成并列形式。
11、B 解析:B项“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拱手”是毫不费力的意思,与文章中的臣服之意不同。
12、A 解析:A项原文“远者达胸,近者掩心。”是表现韩国士兵善射,远处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而不是写观箭者的感受。
13、(1)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引起怨恨招致灾祸啊,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逆:迎合。已:停止,止境。市:引起,招致。每译一处给1分,句意1分)
(2)围攻楚国而私占楚国的土地,把祸患转嫁于楚国并能取悦于秦王,没有什么计策能比这更有利可图了。(私:私吞,占有。说:通“悦”,取悦。便:有利。每译一处给1分,句意1分)
14、①地理位置、物产资源 ②军队实力 ③事秦利弊
解析:从地理位置、物产资源方面:苏秦说韩国地域广阔,物产优良;而张仪却说韩国地势险恶,粮食困乏。从军队实力方面:苏秦说韩国兵强马壮、极富战斗力;而张仪却说韩国兵力不足,实力衰弱。从事秦利弊方面:苏秦说事秦将会失地、招怨、留骂名;而张仪却说事秦可以存国、得地、悦邻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韩王说:“韩国北面有巩地、洛邑、成皋这样坚固的边城,西面有宜阳、常阪这样险要的关塞,东面有宛地、穰地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纵横千里,土兵几十万。普天之下的强弓劲弩,都是韩国的产物。韩国士兵举足踏地发射,连续发射多次也不停歇,远处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穿上坚固的铠甲,脚踏强劲的弩弓,佩戴锋利的宝剑,一个人抵挡上百人,不在话下。凭着韩国的强大和大王您的贤明,竟然想要投向西方服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给秦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拱手臣服,使整个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大王如果屈服于秦国,秦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的土地。给它吧,又没有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遭受秦国侵害。况且大王的土地有穷尽,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啊,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我听俗语说:‘宁肯当鸡嘴,也不要做牛腚。’现在大王您如果投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这跟做牛腚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您的贤能,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腚的丑名,我私下里为您感到惭愧。”
张仪为了秦国的连横之事,对韩王游说道:“韩国地形十分险恶,很多百姓都居住在山中,所种植的五谷粮食之中,不是麦子就是豆子;百姓所吃的,几乎都是豆饭豆叶做的菜羹;假若有一年没有好收成,百姓吃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国土方圆不足九百里,所积攒的粮食还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您的士卒,加起来也不过有三十万,把杂役和苦力包括在内,现在戍守关卡要塞的士兵也不会多于二十万。倘若诸侯们不估量一下自己兵力的衰弱,粮食的困乏,却听信主张合纵的说客的花言巧语,互相勾结营私欺诈,都说‘只要您听从于我的谋略,就能够称霸天下。’不顾及国家社稷的长远利益,而只听信一时的空话,欺骗君主,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了。”“倘若大王您不臣侍秦国的话,秦国就会发兵夺取宜阳,把韩国上党的交通切断,东面夺取成皋、宜阳,这样的话,鸿台离宫、桑林御苑就不再归大王您所有了。秦国所想要的,没有什么比使楚国削弱更强烈的了,而能够使楚国削弱的,没有哪个国家能比上韩国。这并非是由于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的地势使然。如今大王您倘若能够臣事西面的秦国而攻打楚国,为敝国做事,我们秦王必定十分高兴。围攻楚国而私占楚国的土地,把祸患转嫁于楚国并能取悦于秦王,没有什么计策能比这更有利可图了。所以秦王派遣使臣我向大王献书,等待大王您的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