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者,君子之先务也。不知为人之道,不可以为人。不知为下之道,不可以事上。不知居上之道,不可以为政。欲达是三者,舍学而何以哉!故学,将以学为人也,将以学事人也,将以学治人也,将以矫偏邪而复于正也。人之资不能无失,犹鉴之或昏,弓之或枉,丝之或紊。苟非循而理之,檠而直之,莹而拭之,虽至美不适于用,乌可不学乎?
夫学非为华宠名誉爵禄也,复其性,尽人之道焉耳。人之为学,所以自异于物也。匪特异于物,欲异于众人也。匪特异于众人,上将合乎天地,拔乎庶类之上,而为后世之则也。其说存于五经,其理具乎心,其事始乎穷理,终乎知天。其业始于修己,终于治人。其功用至于均节运化,涵育万物。大得之而圣,深造之而贤,勉修之而为君子。圣贤君子非天坠而地出,人为之也。举夫人之身皆可为圣贤,而乃不能异于物曷故哉?不知务学之方也。今世俗之儒,申申而行,由由而言,滕口颊播简牍以夸乎人,知非不博,言非不华矣,而于古之学未也,何哉?为其泛而无本也,漫而无统也,可喜而无用也。君子之学积诸身,行于家,推之国而及于天下。率而措之,秩如也,奚待词说乎!以词说为学,上以是取士,下以是自期,此士所以莫逮乎古也。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余不欲学者之类之也。
余之谓学,以行为本,以穷理诚身为要,以礼乐政教为用。因人以为教,而不强人所不能,师古以为制,而不违时所不可。此其大较也。其小学曰七岁而学,训之孝弟,以端其本,训之歌谣讽谕之切乎理者,以发其知。群居而训之和,赐之以物,而导之让,慎施扑楚以养其耻。柔者作之,强者抑之。其大学曰立四教,皆本于行,行不修者不与。一曰道术,二曰政事,三曰治经,四曰文艺。道术,视其人质之端方纯明,知微近道者与言。考其言行,以稽其所进,试其问难,以审其所造。政事,视其通明才智者使学焉。悉民情知法意,为政事本。试以言,授以事,而观其所堪。治经,精察烛理,笃志不惑,而长讲说者为之。文艺,博闻多识,通乎制度名物,立言陈辞可以为世教者,其极也。试之之日,皆以终月,皆欲其称其教之名也。教之存乎师,化之迟速存乎人。得其人,推而用之,不难于天下,夫岂余一家之学也哉!
(取材于方孝孺《务学》)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为人之道 人之为学
B.檠而直之 圣贤君子非天坠而地出
C.行于家 行不修者不与
D.以行为本 为政事本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君子之先务也
学习是君子的首要任务
B.匪特异于物,欲异于众人也
不是想要改变外界事物,而是想与众不同
C.慎施扑楚以养其耻
谨慎使用棍棒责罚,从而养成他们的廉耻之心
D.化之迟速存乎人
进步的快慢在于个人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用比喻说明人难免有过错,需要通过学习来匡正。
B.作者批判世俗之儒知识储备不够,批评他们不学无术。
C.作者认为世俗学风浅薄,会产生极大的弊端和危害。
D.作者主张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9.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试以言,授以事,而观其所堪。
10.有人将方孝孺的为学思想概括为“斥空谈,倡躬行,重德教”,请依据本文对这三方面内容进行解说。
答案:
6.D7.B 8.B 9.用言论考察他,把政事交给他,审察他(是否)能够(胜任)。 10.参考答案:斥空谈:作者批评为学中随意放言的行为,认为只追求夸谈的愉悦是无用的。
倡躬行:作者认为为学应该重视自身积累,用于实践,进而广泛推行。
重德教:作者认为“小学”就应该培养德行,“大学”以德为根本,不施教于不修德行的人。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的。句意:不懂得为人的道理。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人(能)学习。
B.连词,表承接。句意:用矫正的器具使它变正。
连词,表并列。句意:圣贤君子并不是天上降临、地上生出的。
C.动词,运行,运用。句意:(进而)运用到治理家族。
名词,德行。句意:不修养德行的不再教他。
D.名词,根本。句意:以(培养)德行为根本。
名词,根本。句意:是(处理)政务的根本。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改变外界事物,而是想与众不同”错误。“异于”,与……不同,区别于;“众人”,一般人。前后句不是“不是……而是……”的选择关系,应该递进关系。句意:不仅仅能区别于物,还能区别于一般人。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知识储备不够,批评他们不学无术”错误。结合“知非不博,言非不华矣,而于古之学未也”“为其泛而无本也,漫而无统也,可喜而无用也”分析,知识并非不渊博,言辞并非不华美,却没有真正掌握经史学问;他们所学的浮泛没有本源,随意没有系统,(听起来)令人高兴却没有实际价值。原文说“知识并非不渊博”,批评他们所学没有本源,没有系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试”,考察;“授”,授予,给;“试以言,授以事”,“以言”“以事”作状语,状语后置句;“堪”,能够承受,可以胜任等。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世俗之儒,申申而行,由由而言……可喜而无用也”分析,当今浅俗的儒士,洋洋自得地行事,得意满足地夸言……(听起来)令人高兴却没有实际价值。作者批评当今浅俗的儒士,张口放言引经据典来向人炫耀,随意放言,这些(听起来)令人高兴却没有实际价值,这是无用的。
结合“君子之学积诸身,行于家,推之国而及于天下。率而措之,秩如也,奚待词说乎”分析,君子学习(将学的知识)蕴积在自身,(进而)运用到治理家族,再推行到治理国家以至于天下。(将所学的知识)都付诸行动,(就使得家族、国家、天下)秩序井然,哪里用得着(华美的)文辞呢。作者认为为学应该重视自身积累,把所学用于实践,一定要付诸行动,进而广泛推行。
结合“其小学曰七岁而学,训之孝弟……慎施扑楚以养其耻。柔者作之,强者抑之”“其大学曰立四教,皆本于行,行不修者不与”等分析,小学从七岁开始,教导他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柔弱者使他奋起,强硬者进行压制;大学学习四个科目,都以德行为根本,不修养德行的不再教他。作者认为“小学”和“大学”都要注重培养德行,以德为本,不施教于不修德行的人。
参考译文:
学习是君子的首要任务。不懂得为人的道理,就不能(更好地)做人。不懂得做下级的道理,就不能(很好地)事奉上级。不懂得居高位的道理,就不能(很好地)治理政事。想要通晓这三个方面,放弃学习怎么能行呢!所以学习,要学(如何)做人,要学(如何)事奉上级,要学(如何)治理百姓,要学(如何)纠正偏颇而重归正途。人的天资不可能没有匮乏的,就像铜镜有时会昏暗,弓弩有时会不正,丝线有时会紊乱一样。如果不是依照(纹理)整理使它有条理,用矫正的器具使它变正,擦拭使它光亮,虽然非常华美(却)不适合使用,怎么可以不学习呢?
学习并不是为了显贵尊荣、名望声誉、官爵俸禄,(是为了)恢复人的本性,尽力做到(符合)人的道德规范罢了。人(能)学习,因此人(能)有别于物。不仅仅能区别于物,还能区别于一般人。不仅仅能区别于一般人,对上(还能使行为)符合天地之道,超出同类,并且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学习的内容在“五经”之中,学习的道理在心中,学习始于探究事物之理,终于懂得规律、道理。功业始于自我修养,终于(成为)治理百姓的人才。学习的效用(大到)可以调节运行变化,涵养化育万物。学习大有所成可成为圣人,加深造诣可成为贤人,勤勉修习就可成为君子。圣贤君子并不是天上降临、地上生出的,(是)人后天学习而成的。所有人本来都可以成为圣贤,但有人却不能区别于物,是什么缘故呢?(这)是不知道学习的方法准则。当今浅俗的儒士,洋洋自得地行事,得意满足地夸言,张口放言引经据典来向人炫耀,知识并非不渊博,言辞并非不华美,却没有真正掌握经史学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学的浮泛没有本源,随意没有系统,(听起来)令人高兴却没有实际价值。君子学习(将学的知识)蕴积在自身,(进而)运用到治理家族,再推行到治理国家以至于天下。(将所学的知识)都付诸行动,(就使得家族、国家、天下)秩序井然,哪里用得着(华美的)文辞呢?把文辞作为学习的内容,国家以此来选取人才,文人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当世)士人不能赶得上古人的原因。哎!没有好的教育就没有有德之士,没有有德之士就没有良好的风俗。世俗浅薄,这个弊病难道是小事吗?我不希望求学之人像那些世俗之儒一样。
我所说的学习,以(培养)德行为根本,以穷究事物之理、至诚立身行事之道为关键,以(用)礼乐政令教化为目的。根据个人(特点)决定教授内容,不强迫他做力不能及的事情,把效法古代作为准则,又不违背当世所禁止的。这是学习的要旨。小学从七岁开始,教导他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来端正孩子的根本,教给他们契合道理的歌谣诗作,来启发他们的智慧。他们在一起时就教导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物品时就教导他们谦让,谨慎使用棍棒责罚来养成他们的廉耻之心。柔弱者使他奋起,强硬者进行压制。大学学习四个科目,都以德行为根本,不修养德行的不再教他。一是道德学问,二是施行政务,三是研究经学,四是撰述写作。道术,看这个人的本质(若是)庄重正直、纯朴贤明,(能够)见微知著、接近正道的人可以和他谈论(这个科目)。考察他的言行,来判定(是否有)长进,考查他辩难质疑,来判定他达到的程度。政事,看这个人(若是)开通而贤明、(有)才能智慧的,(那么)可以让他学习(这个科目)。知悉民情、通晓法律意旨,是(处理)政务的根本。用言论考察他,把政事交给他,审察他(是否)能够(胜任)。治经,精细明察、洞察事理,志向专一、遇事明辨不疑,并且擅长言语表达的人可以学习这个科目。文艺,见闻广博、知识丰富,通晓各种典章制度、风物名称,著书立说可以成为当世正统思想的,(这样的人)是最好的。考察他们的时间,都以整月为期,都是想要他们(的表现)符合教授的科目。教授在于老师,进步的快慢在于个人。得到合适的人才,推荐任用他,对于天下来说并不难,这哪里是(我)一家的学习(理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