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因所愿也。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③也。寺之居,于是州为高。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于是凿西墉④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⑤,无不瞩焉。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⑥,舍大暗为光明。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⑦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⑧人焉。
(柳宗元《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注】①西序:西厢房。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③昧:昏暗。④墉:墙。⑤杪[miǎo]:树梢。⑥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⑦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⑧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户北向 户:窗
B. 山谷林麓甚众 甚:很
C. 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 孰:谁
D. 其一志诸户外 志:记载
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
(2)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
18. 请依据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一空一词即可)
作者遭遇 |
居住环境特点 |
作者心情 |
作者感悟 |
|
① |
改造前 |
改造后 |
④ |
改造环境,求诸佛教,只能得到暂时宽慰;只有真正打开心窗,才能摆脱困境。 |
② |
③ |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3.(2分)A(“户”应解释为“门”) 4.(6分) (1)(3分)到达的时候就没有用来容身的住处,住在龙兴寺的西厢房的里面。(“无以”是“没有用来……的”(1分);第一个“居”是名词“住处、处所”,第二个“居”是动词“居住”。(1分)句子大意1分) (2)(3分)室内从前昏暗但现在明亮,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向”是“先前”;(1分),“岂”是“难道”。(1分)句子大意1分) 5.(4分)①被贬。②昏暗、压抑、狭窄。③开阔、豁然开朗、明亮。④压抑、苦闷。(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永贞年间,我的名字列在朋党的行列,不允许待在尚书省。被贬去的地方是邵州,在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到达永州的时候就没有用来容身的住处,住在龙兴寺的西厢房的里面。我知道佛教流传已久,本来就是我愿意去的地方。然而我居住的房屋十分隐蔽,它的门朝北,所以居室很昏暗。龙兴寺的位置,在这个州是地势高的。西厢房的西面,连接着长江的水流;江水的外侧,山谷树林很多。于是凿开西墙作为门,门外又设置了长廊,从高处凭栏远望群木树梢,无不尽收眼底。不移动席子,不搬来坐具,便可欣赏盛大壮观的景象。 这居室,还是从前的居室;席子与坐具,还在原来的地方。室内从前昏暗但现在明亮,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因为领悟了佛法之道,可以此转变内心的迷惑而领悟到佛家真理的智慧,就是使迷失本性的众生获得大觉悟,抛弃昏暗变为光明。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谁能够为我凿开昏暗的高墙,开辟神灵光辉照耀的门,扩大接纳顺应事物的长廊,我将和他做朋友。于是写成两份:其中一份贴挂室外,其中一份赠给龙兴寺僧人重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