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张惠言《送徐尚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惠言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尚之在河南,五摄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然,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迄不得相见
        迄:竟
        B.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C.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五摄知县事
        摄:代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B.尚之以诸生旅居
        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C.故自汉之贾、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而尚之发溓然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逍遥游》)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者皆为慷慨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B.取其儒雅醇粹而已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C.而尚之独见许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贺。
        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
        C.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
        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②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
        (6)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答案:
        (1)C.尊甫:敬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句子译为:他的父亲被官吏拟定罪名送到官署。
        (2)A.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
        B.连词,介词,凭借;连词,因为。
        C.连词,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到。
        D.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D。
        (3)B.对“取”的解释有误,应解释为“选择”。“取其儒雅醇粹而已”,应为选择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故选B。
        (4)A.“为官吏部”分析错误,原文中“起谒吏部”是动身前往吏部的意思。
        (5)①我因此认为尚之贤能,又称赞两个人交往能根据道义相互选择。
        ②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性情和气概,有不是劳苦忧患能够减损的吧。
        (6)①是作者与徐尚之认识的媒介。②借董超然之口叙述徐尚之的曲折经历。③是文章的线索。④与徐尚之志同道合,从侧面衬托徐尚之。

        参考译文:
        尚之凭借诗和古文闻名于天下。乾隆戊戌、己亥年间,我还小,正学习八股文,我姐姐的丈夫董超然喜欢写诗,他跟尚之交往最密切。我因此认识尚之,(并)阅读尚之的诗文。此后,尚之在京师游学,在四库馆校勘书籍,试用于河南,超然常常跟他在一起,可是我始终不能见到尚之。但是,我见到超然,未尝不说到尚之。超然说,尚之在京师生活时,他的父亲被官吏拟定罪名送到官署,少司寇杜先生因为审讯与事实不符获贬谪,事情不能预料。在这个时候,尚之以诸生的身份客居他乡,生活贫困,衣服食物不能自给。他的父亲出门时(他)就在身边保护,直至事情最终得以解除;回家时提供完备的衣物酒肉,日常生活细致而详尽没有不办理周到的。他的父亲快乐地仿佛并不知道被捉拿的忧愁,也并不知道他的儿子贫困的事情。“了解尚之的人,选择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可是我却凭这一点尊重他。这是他的极其真挚诚恳,也是有才能有智慧。”超然说到这里的时候,怒张双目,神色飞舞,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我因此认为尚之贤能,又称赞两个人交往能根据道义相互选择。
        尚之在河南,五次代理知县之职,都有声望,因为父亲(或者母亲)去世而离职。嘉庆五年十月,动身前往吏部,被引见后还是任用于河南。超然恰好因为接受顺天府考试不能分身,就留在京师。我们三个人就又能够同时见面。回顾当初认识的时候,各自是年轻力壮的人,到今天已二十年了,超然和我胡须开始白了,尚之也头发花白了,大概我们三个人都将要老去了。超然被官吏阻遏,不得志;尚之也被一官职限制,不是他所喜欢的。只是他们两人的诗和古文更加新奇,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性情和气概,有不是劳苦忧患能够减损的吧。我又因此了解到他们二人所满足的事情,并不是世人所奔走钻营的事情。
        我小时候学习诗歌,没有成就。三十多岁,才写古文,惭愧没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屡次称赞。在他告别的时候,超然说:“你不能不说点什么。”我说:“是的。”就告知他说:凭文章流传的古人,流传的是他们的思想。道,凭它修身,凭它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从汉代的贾谊和董仲舒,直到唐宋文人,韩愈、李翱、欧阳修、苏轼、曾巩和王安石这些人,虽然有精纯和驳杂的区别,可是就他们的学问,都各自有用来在天下推行的办法。如果不是这样,他们的文章没有达到极点,就不足以流传下来。现在您写古文,学古代的道,为人、事奉父母,已经达到极致了。唯独官位低下,能胜任它的空间狭小,道不能施于天下。古人不能使他们的道术一定得以推行,都各自有用来在天下推行的办法。因此,只有十户人家的城邑,未尝不用先王的道术治理。现在,皇帝正整肃吏治,大的官吏正专心寻找人才,尚之在这个时候能够有所作为,前往任职是一定的!用您事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如果说古道不能用在现今,那么不是我所知道的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沈传师传》《明史·朱燮元传》
        欧阳修《泷冈阡表》《宋史·钱勰传》(二)
        《明史·张曰韬传》《宋史·黄廉传》
        张惠言《济南知府庄君传》《元史·阔里吉思传》
        《明史·虞谦传》《明史·魏骥传》
        《宋史·陈咸传》《宋史·黄中传》
        《新唐书·路隋传》张惠言《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书山东河工事》《吕氏春秋·知分》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周维城传》
        《新唐书·刘昌传》《神童庄有恭》
        《元史·孛鲁传》《宋书·王韶之传》
        《明史·赵时春传》《宋史·田况传》
        《梁书·何胤传》《明史·宋仪望传》
        《明史·许论传》张惠言《陈长生传》
        《南唐书·徐锴传》《旧唐书·张仁愿传》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