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梁书·昭明太子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太子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阳,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吴兴郡屡以水灾失收,有上言当漕大渎以泻浙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所闻吴兴累年失收,民颇流移。吴郡十城,亦不全熟。唯义兴去秋有稔,复非常役之民。又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高祖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
        三年三月,寝疾。恐贻高祖忧,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及稍笃,左右欲启闻,犹不许,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恶”,因便呜咽。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高祖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宁陵。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
        (节选自《梁书》卷八列传第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便使省万机 省:查看
        B.唯义兴去秋有稔 稔;庄稼
        C.比得齐集,已妨蚕农 比:等到
        D.恐贻高祖忧 贻:遗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昭明太子“仁德”的一组是(3分)
        ①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 ②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 ④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⑤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 ⑥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统性情纯孝。母亲病时,他侍疾东官,饮食俱废,守丧出服后变得羸瘦不堪;自己病重,则有意隐瞒病情,惟恐父亲高祖担心。
        B.萧统酷爱文学。他身边招纳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研读探讨书卷文籍,谈古论今,著述文章,毫无倦怠。
        C.萧统擅长政务。在举行冠礼以后:梁武帝便开始让他处理朝政。他善于辨析奏章的真伪谬误,对不实之处洞察入微,但只命相关人改正,不随便处分人。
        D.萧统性爱山水。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建议演奏歌舞助兴,萧统咏左思《招隐诗》婉拒,认为不需管孩乐器,山水自有清妙之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4分)
        (2)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6分)
         
        答案:
        4.(3分)B    5.(3分)C     6.(3分)A
        7.(10分)
        (1)(4分)(太子)能公正地评判案件,(对犯人)往往多加保全宽恕,天下都称赞太子仁德。
        (评分要点:“狱”、“全”、“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6分)每当天降大雨或积雪不化之时,(太子)总要派身边亲近之人,巡行大街小巷,看望穷苦的人家,有流落在道路上的人,就暗地里给予救济。(评分要点:“左右”、“周行”、“密”、“振”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小名维摩,是武帝的长子。
        太子身姿容貌美丽,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都记得,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数十韵,有时用险韵,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换字句。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问左右说:“这穿黑衣服的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是司法部门的官员。”萧统把他们的案卷要来看,说:“这些都可怜惜,我能判决吗?”当时官员看他年幼,哄骗他说:“可以,这些案子都是要判徒刑以上的重罪。”萧统都批为杖五十。当事官员拿着这些判下的案卷,不知该怎么办,报告给武帝,武帝笑着让照此办理。
        太子自行冠礼之后,武帝便让他观察处理国家事务,于是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通晓政务,每当有说错的或是花言巧语说假话的,都能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误。令其慢慢改过,未曾向武帝举报过一人。审理案件,许多人都得到豁免或从宽,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当时习俗喜欢奢侈,太子想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大家,使用之物都很简朴、身穿旧衣,吃饭也不要两样肉食。一次在后池中划船,番禺侯萧轨强调说里面应该有歌女演奏。太子不正面回答,而是吟咏了左思《招隐》是:“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萧轨惭愧而不再提此事。
        普通年间,大军北侵魏国,京城米价因此上涨。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每到雨雪不住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人家和流浪在道路上的,便私下用米赈济。如果有人死了无棺收敛,就施舍棺木。四月初六病重,死时年三十一,谥号昭明。朝野上下都为太子的死感到震惊,京城中男女老幼都跑到宫门外致哀,哭声满路,四方庶民及边疆各族民众,听到丧讯都很悲痛。



        相关文言文练习
        《梁书·朱异传》《梁书·刘勰传》(二)
        《梁书·孙谦传》(三)《梁书·萧琛传》(二)
        《梁书·韦睿传》《梁书·陈庆之传》
        《梁书·王珍国传》《梁书·萧颖达传》
        《梁书·何远传》《梁书·萧昱传》
        《梁书·康绚传》《梁书·孙谦传》(二)
        《梁书·江淹传》(二)《梁书·王志传》
        《梁书·冯道根传》(二)《梁书·萧秀传》
        《梁书·沈约传》《梁书·冯道根传》
        《梁书·到洽传》《梁书·柳忱传》
        《梁书·江淹传》《梁书·刘峻传》
        《梁书·萧伟传》《梁书·周舍传》
        《梁书·乐蔼传》《梁书·阮孝绪传》
        《梁书·傅昭传》《梁书·王锡传》
        《梁书·何敬容传》《梁书·张文蔚传》
        《梁书·刘之遴传》(二)《梁书·浔阳王大心传》
        《梁书·羊侃传》《梁书·萧恢传》
        《梁书·儒林传》《梁书·萧渊藻传》
        《梁书·良吏传》《梁书·王僧辩传》
        《梁书·张充传》《梁书·子云传》
        《梁书·裴子野传》《梁书·袁昂传》
        《梁书·王僧孺传》《梁书·王瞻传》
        《梁书·何胤传》《梁书·贺琛传》
        《梁书·明山宾传》《梁书·谢举传》
        《梁书·孙谦传》《梁书·谢胐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