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孔丛子·独治》《史记·叔孙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丛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脩武以助之取,吾脩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节选自《孔丛子·独治》)
        材料二: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馀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於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誰哗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子鱼:孔鲋(前264年?-前208年),字子鱼,鲁国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②绵蕞: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群臣A饮酒B争功C醉D或妄呼E拔剑F击柱G高帝H患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指以……为乐,“渔人甚异之”的“异”表示以……为异,两者用法相同。
        B.易,指容易,与《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易”词义不同。
        C.进取,文中指进攻、夺取,与现在所说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意思不一样。
        D.左右,指皇帝的侍从,他们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在郊外协同进行了新礼仪的演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则认为子鱼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对自己、对百姓都无益,子鱼却认为天下最终会趋于安定,自己修习文事可以稳固前人所取得的功业。
        B.叔孙通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弟子,却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这让他的弟子很不满,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
        C.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朝庭上群臣的放诞无礼,准备帮助皇帝制定朝廷上的一些礼仪,但部分儒生认为叔孙通办事方式不合古法。
        D.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参加十月大典时,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汉高帝对此很满意,赏赐了叔孙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脩武以助之取,吾脩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2)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14.叔孙通哪些方面体现了孔丛子对他“能见时变”的评价?(3分)
         
         
        答案:
        10.CEG[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中的“群臣”“高帝”两个名词分别是两小句的主语,而“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是三个并列的短语,表述群臣的不同行为。所以,原文标点为: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的能力。A项“乐先王之道”的“乐”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句意是“以先王之道为乐”,即“喜欢先王之道”;而“渔人甚异之”的“异”也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句意为“渔人甚以之为异”,即“渔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乐”“异”两者用法相同,故A正确。C项“进取”在文中的意思是“进攻、夺取”,并不是现在所说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意思,是古今异义词,故C项正确。D项“左右”意为“皇帝的侍从”,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们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在郊外协同进行了新礼仪的演练”也是符合文意的,故D正确。B项“为简易”的“易”是“容易”的意思;《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易”也是“容易”的意思,两者词义相同,故B项错误。
        12.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准确理解相关信息。B项不符合文意。锁定材料二第一段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叔孙通不推荐跟随自已的儒生弟子,却推岸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这让他的弟子很不满”是符合文意的,而“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13.(1)你修习武事去帮助他们夺取天下,我修习文事来帮助他们稳固长久,不也是可以的吗?[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脩”与“不亦……乎”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汉王正在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推荐能斩将夺旗的勇士。[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宁”“搴”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要确定每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准确翻译,再结合句式等知识流畅表达。(1)“脩”通“修”字,意为“修习”,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不亦……乎”为固定句式,译为“不也……吗”,这个句式关联教材,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不亦说乎”等内容的迁移运用。(2)“宁”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这是教材中常见的义项。“搴”这一实词需要根据造字法与上下文进行推测,意为“夺取”。
        14.①放弃儒家之学,选择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②汉王争夺天下时,选择推荐勇士帮助汉王平定天下。③汉高帝统一全国后,糅合古法与秦法,带领儒七制定适合汉的礼仪。[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3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分析、概括能力,重点在于整合相关信息,准确概括信息。根据题干,此题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明确“能见时变”的意思,“能见时变”是指叔孙通具备随机应变的才能,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二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梳理材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事件,再结合题干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材料一要叙述在子鱼劝说之后,叔孙通清醒认识到儒家之学在当时是无用之学,于是选择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这件事体现了他“能见时变”的特点。材料二中主要叙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叔孙通在汉王尚未统一天下时,他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士,反而推荐勇士,因为后者更有利于帮助汉王夺取天下;第二件事是汉王统一天下后深为群臣无视礼法所扰,叔孙通提出重新制定朝廷礼法,并根据汉王要求在儒家礼法的基础上作了简化。这两件事也都能很好地体现他“能见时变”的特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鱼出生在战国时代,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长大,但是却唯独喜欢先王之道,研讨学习不知疲倦。季则对子鱼说,“大丈夫不生则已,既然生活在世间就要有所作为。现在先生淡泊于世俗名利,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你这辈子也不会蒙受它带来的荣耀,百姓也不会获得它带来的利益,我私下以为先生这样做不可取。”子鱼说:“不像你说的那样。武者可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文者可以固守前人取得的功业。方今天下纷乱,最终必然会趋于安定。你修习武事去帮助他们夺取天下,我修习文事来帮助他们稳固长久,不也是可以的吗?”
        秦始皇向东吞并六国,子鱼对他的弟子叔孙通说:“你的学问已经足够了,为什么不去做官呢?”叔孙通回答说:“我从先生这里获得的学问,在今天用不上,无法做官。”子鱼说:“你有随机应变的才能,现在从事这些无用之学,恐怕不是你的本意。”叔孙通于是向先生告辞离去,凭借法家之学到泰国做官。
        材料二:
        当初,叔孙通投降汉王时,跟随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可是叔孙通从来不说推荐他们的话,而专门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儒生弟子们都暗地骂他道:“奉事先生几年,幸好能跟他投降汉王,如今不能推荐我们,却专门称道特别奸狡的人,为什么?”叔孙通听到骂他的话,就对儒生们说:“汉王正在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推荐能斩将夺旗的勇士。各位姑且等等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汉王任命叔孙通做博士。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五帝有不同的乐礼,三王有不同礼节。礼,就是按照当时的世事人情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已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十月大典。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五百斤黄金。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齐书·荀伯玉传》《明史·费聚传》
        《宋书·孔靖传》《后汉书·梁统列传·梁统传》
        《北齐书·杜弼传》《后汉书·耿弇传》
        《宋史·周淙传》《宋史·陈与义传》
        《史记·游侠列传》《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明史·赵豫传》《明史·夏原吉传》
        《史记·留侯张良者》《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唐才子传·李贺》《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
        《论梁元帝读书》《苏秦以连横说秦》
        《陈书·周文育传》《旧唐书·殷峤传》
        韩愈《乌氏庙碑铭》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旧唐书·杜景俭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