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未央·僵林一·李之才》《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未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之才,师河南穆修。修性卞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呵怒中,之才事之益谨。时苏舜钦辈亦从修学《易》,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修之《易》,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之才初为卫州获嘉主簿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恭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曰:“好学笃志果何似?”、雍曰:“简策之外,未有迹也。”之才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何?”他日则又曰:“物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之以陆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五经》大旨,则授《易》而终焉。其后雍卒以《易》名世。   
        (书选自《未央•僵林一》,有删改)
        材料二:
        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先生始学于伯原,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
        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节选自《明道先生文集•卷四》,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之才初为卫州A获嘉B主簿C时回邵雍居E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F布裘蔬食G躬爨H以养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雍再拜,愿受业”与“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出师表》)两句中的“受业”词义相同。
        B.“未尝强以语人”与“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强”含义相同。
        C.“士人之道洛者”与“闻道有先后”(《师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
        D.“无贵贱亲疏之间”与“俯仰之间,以为陈迹”(《赤壁赋》)两句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之才从师于穆修,穆修性情严厉、常对其呵斥,之才却更加谨慎地对待师父。
        B.在邵雍的求学过程中,李之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引导邵雍走上适合于他的学术道路,为其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C.邵雍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决定遍游四方以充见闻,为此他曾客居多国,定居之后继续探寻道之所在。
        D.随着学问的增长,邵雍致力于参透宇宙万物变化之规律,在生活中他便豁达洒脱,看轻物质虚名,但求愉悦顺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曰:“好学笃志果何似?”
                 
        (2)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
                 
        14.结合以上材料,请简要分析邵雍的物形象特点。(3分)
         
         
        答案:
        10.CFG 解析:“之才初为卫州获嘉主簿,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李之才最初担任卫州获嘉主簿,当时邵雍正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服丧,(他)身穿布衣,吃着粗劣的饭菜,亲自烧火煮饭来奉养父亲。
        11.D 解析:A选项“受业”,教授知识,“希望(李之才)教授知识”;B选项“强”,勉强;C选项“士人之道洛者”中的“道”表示取道,“闻道有先后”中的“道”表示知识道理;D选项“无贵贱亲疏之间”中的“间”表示“区分、差别”,“俯仰之间”的“间”表示“中间”。
        12.C 解析:C选项中“定居之后继续探寻道之所在”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很久之后他返回故地,说:“道理就在这儿啊!”在此时他才有了定居的想法。
        13.答案:(1)李之才敲门前来拜见,慰劳邵雍的辛苦说:“你爱好学习专心一致是在哪方面呢?”(3个得分点,“谒”:拜见,拜访;“劳”:慰劳、慰问;笃:专一。句意1分)
        (2)(邵雍)在洛阳(居住了)将近三十年,刚开始到这里的时候他住在简陋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亲自烧火煮饭奉养父亲和母亲,却仍然居住得很自在。(3个得分点,“几”:将近;“躬”:亲自;“爨”:烧火煮饭,翻译成其他动词性用法可酌情给分。句意1分)
        14.(1)有孝心,为母守孝期间,自己穿布衣吃粗饭,亲自烧火做饭给父亲。(1分)
        (2)勤奋学习,专心致志。(1分,答“好学笃志”“坚苦刻厉”也可给分)
        (3)志存高远,德行高尚,追求孝悌忠信。(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之才,师从河南人穆修。穆修性格急躁严厉,很难打交道,即便是李之才也经常处于他的呵斥发怒之下,(但)李之才却更加谨慎细心地侍奉穆修。当时苏舜钦等人也跟随穆修学习《易》学,但只有李之才是穆修专门传授和指导的。穆修的《易》学,其中的图形象数变化之妙处,自秦朝、汉朝以来很少有人知道。李之才最初担任卫州获嘉主簿,当时邵雍正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服丧,(他)身穿布衣,吃着粗劣的饭菜,亲自烧火煮饭来奉养父亲。李之才敲门前来拜见,慰劳邵雍的辛苦并说:“你爱好学习专心一致是在哪方面呢?”邵雍回答说:“除了典籍,(其他)我未曾研习过。”李之才说:"您并不是(适合)研习文献典籍的人,(您)认为研究事物道理、规律的学问怎么样呢?”后来有一天(李之才)又说道:“关于事物道理、规律的学问,你已经学了,不是还有关于人性命运关系的学问吗?”邵雍听后向李之才拜了两次,希望(李之才)教授知识,于是(李之才)先给他看陆淳的《春秋》,想要用《春秋》来标示《五经》,等到可以跟他谈论《五经》的要义,就最后传授给他《易》的学问。在那之后邵雍终于凭借《易》学闻名于世。
        材料二:
        邵雍,是先生的名,尧夫是他的字。邵雍当初跟随伯原学习,坚强刻苦、(对自己)苛刻严厉,冬天不生火炉,夏天不扇扇子,好几年的晚上都不靠近席子。先生感叹说:“(古人)都喜欢与朋友相伴,然而我自己还没有四处游历过,难道这样就可以了吗?”于是(他)决定离开吴国,去到楚国,途径齐国、鲁国,还在梁国和晋国客居。很久之后他返回故地,说:“道理就在这儿啊!"在此时他才有了定居的想法。
        开始学习的时候,他致力于效法高尚远大的人,认为通过学习可以达成先王的事业。随着学问更加老成,德行更加美好,他仍保持高明的自在心性,观察天地运转、阴阳消长等自然现象,以此通晓万物的变化。(邵雍)在洛阳居住了将近三十年,刚开始到这里的时候他住在简陋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亲自烧火煮饭奉养父亲和母亲,却仍然居住得很自在。(邵雍)在家中讲授学问,没有特意将此事告诉别人,但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请教。乡里人都感谢他,无论遥远还是近处(的人)都尊敬他,取道洛阳的士人,有不去高官府邸拜访的,但一定都会去邵雍的房子。(邵雍)对待他人无贵贱亲疏的差别,与他们一同欢饮聚会,一整天都是欢声笑语,不追求和别人有太大的不同,只考虑自己是否快乐。(他)在生病时畏惧过冷或过热,常常在春天和秋天在城中漫游。士大夫在家中听到他的车发出的声音,会倒放鞋子前来迎接他,即便是儿童也喜欢并尊敬他。他在与人交谈时,总是依据孝、悌、忠、信。(邵雍)乐于谈论别人的善行,却未曾谈及别人的恶行,所以贤明的人喜爱他的德行,而不贤明的人也会被他的影响所感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李继勋传》《明史·卢象昇传》
        《明史·毛忠传》《说苑·奉使》《史记·南越列传》
        《南史·郑鲜之传》《宋书·刘粹传》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王弘撰《与赵韫退大参书》
        《新唐书·封常清传》洪亮吉《与孙季逑书》阅读答案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曾巩《菜园院佛殿记》
        《史记·袁盎者传》《周书·宇文贵传》
        《旧唐书·元行冲传》《清史稿·郭琇传》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宋史·刘廷让传》
        《宋书·何尚之传》《宋史·刘爚传》
        毛奇龄《何氏仆录》《清史稿·何师俭传》阅读练习及作案
        《登徒子·好色赋》《清史稿·邹炳泰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