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吕氏春秋·去私》《韩非子·饰邪》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超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材料二: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刑赏A不察B则民C无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则兵弱I主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外举不避仇”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词义不同。
        B.“臣以计事君”与《论语》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事”词义不同。
        C.“至夫临难必死”与词语“登山临水”“身临其境”中的“临”词义不同。
        D.“严刑以威之”与《孟子》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威”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尧舜禅让传贤不传子和以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等事例,说明王伯之君当诛暴而不私。
        B.祁黄羊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一心为国,受到孔子的称赞,人臣做事应出于公心。
        C.明君治国应先公义后私心,这有利于君臣和谐,公义可使官吏廉洁,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D.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君主及臣子要公私分明,国家要法治严明,这是历代君主都知晓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2)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14.两则材料中对“公私”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BF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要从整体把握语段,特别是前后句的限制和暗示;抓住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根据句子结构,“刑赏”句子不完整,后面不能断开。“不察”后断开,后面“则”另起内容。“则民”句子不完整,后面不能断开。“而”连接前面的“无功”和后面的“求得”,不能断开。“而求”后要加上“得”才完整,在“得”后断开。“无功而求得”与“有罪而幸免”结构一致,内容相对,“有罪”后不能断开,“而幸免”后断开。“则兵弱主卑”与前文“则兵强主尊”结构一致,“弱”后不能断开。正确标点: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判断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项,两个“举”意思相同,都是“举荐、推荐”的意思。B项,两个“事”意思不同,第一个是“侍奉”的意思,第二个是“事务”的意思。C项,三个“临”词义不同,文中是“面临”的意思,后面词语“登山临水”的“临”是“靠近”的意思,“身临其境”的“临”是“来到,到达”的意思。D项,两个“威”意思相同,都是“威慑”的意思。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应先公义后私心……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曲解文意,原文中肯定公义,否定私义,并未将两者排序;且私义是为了朋友间信义,并不一定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13.【答案】(1)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关键词“暴”和“封”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若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2)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关键词“污”和“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若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中关键词有:(1)暴:暴君。封:分封。(2)污:玷污。从:放纵。
        14.【答案】相同:都强调要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不同:材料一强调“至公”的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材料二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或明确法制。(3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在认真审清题干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找到两则材料论述“公私”的观点,然后概括出来即可。先具体归纳相同点,都重视公私、强调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再看两则材料有关公私的不同点或侧重点差异,材料一重视“至公”,强调其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材料二则是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县令,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哪。”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军尉,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都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无私的了。”超然客公众号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所以可以做厨师。如果厨师调和五味而私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做厨师了。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这样。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如果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们的财产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了。    
        材料二
        明君的处事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义;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私利,在朋友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赏赐鼓励,不能用刑罚阻止,是臣子的私义。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区别的。臣子有私心,有公义。修身廉洁而办事公正,做官无私,是臣子的公义;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明君在上,臣子就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臣子就去公义行私心。所以君臣不一条心,君主靠算计蓄养臣子,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君臣交往靠的是算计。危害自身而有利国家,臣子是不做的;危害国家而有利臣子,君主是不干的。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竭尽才智和力量,是法度造成的。所以先王明定赏赐来加以勉励,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所以说,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察,先王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吕氏春秋·适威》《说苑·政理》《吕氏春秋·知度》《说苑·尊贤》
        《吕氏春秋·报更·张仪》《腹黄享杀子》
        《吕氏春秋·举难》《人物志·材能》《吕氏春秋·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吕氏春秋·慎大览》(二)《吕氏春秋·爱士》《吕氏春秋·士节》
        《吕氏春秋·乐威》《淮南子·人间训》《吕氏春秋·不苟》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吕氏春秋·先己》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之》《高士传》《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惠子谓庄子曰》《吕氏春秋·壅塞·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君子行于道路》
        《功名》(水泉深则鱼鳖归之)《吕氏春秋·贵信》
        《人有亡斧者》《赵襄子使人攻翟》
        《吕氏春秋·贵直论·贤主所贵莫如士》《言者,以谕意也》《君子必辩》
        《吕氏春秋·具备篇》《吕氏春秋·具备》《新书·审微》
        《吕氏春秋·报更》《吕氏春秋·恃君览》
        《论语·八佾篇》《有道之士固骄人主》《吕氏春秋·悔过》
        《吕氏春秋·慎大览》《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
        《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今有羿、逢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
        《吕氏春秋·知士》《功名大立,天也》
        《吕氏春秋·离俗览》《吕氏春秋·览·察微》
        《吕氏春秋·顺民》(二)《楚庄王欲伐陈》
        《吕氏春秋·异宝》《吕氏春秋·审应览》
        《吕氏春秋·先识览》《吕氏春秋·察传》《说文解字》注解
        《吕氏春秋·知接》《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
        《吕氏春秋·览·慎大》《吕氏春秋·贵直论》
        《高阳应造屋》《吕氏春秋·贵公》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