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启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有删改)
        材料二: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盂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彼见其师A历诋天下之贤人B自是C其愚D以为古先E圣王皆无足法者F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弱,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老人和孩子。与《论语》“赤也为之小”的“小”用法相同。
        B.格,抵御,与《礼记·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词义相同。
        C.许,赞许,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的“许”字意思相同。
        D.“小人之为不善”中的“之”,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 用法相同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形式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雄厚,语言质朴,说理透彻。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整句,又善于比喻。
        B.荀子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论述兵法也头头是道,具有兵家特点。但是,材料一的作者却不赞成荀子。    
        C.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苏轼对此持否定态度。
        D.李斯焚烧儒家的“六经”。苏轼认为,李斯的错误做法是受到老师荀子不良教诲造成的。师徒就如父亲和儿子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4分)
                          
         (2)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4分)
                          
        14.你是否赞同苏轼对荀子的猛烈批评。请结合文本和《劝学》简要说明(5分)
                          
         
        答案:
        10. 【答案】BDF
        【解析】参考断句: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 【答案】B
        【解析】 “致知在格物”的“格”是推究,研究。
        12. 【答案】B
        【解析】 “材料一的作者却不赞成荀子”错误。
        13. 【答案】
        (1) 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是敌人了。 
        (得分要点 “诛”: 诛杀, “乱”: 祸害,  “捍”: 保护, 贼: 敌人。每处1分)
        (2)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 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遵循情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
        (得分要点“故”: 所以, “恶”: 憎恶, “循”: 遵循,  “乱”: 作乱。每处1分。 )
        14. 【答案】
        不赞同:①荀子的“人性恶”,是荀子坚持的学术观点。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话题在今天也争论不休。②如果真是学生李斯做错了事,不应该一味地责怪老师荀子。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③荀子是不朽的,给后人留下了诸如《劝学篇》等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
        (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5分。其他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如果回答“赞同苏轼批评荀子”的,只要能支持观点,也可以酌情得满分。)
        赞同:①荀子认为“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是大错误; ②主张“人性恶”,观点错误,③《劝学》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的最终归宿,确实非常好的观点,强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暗合苏轼的观点:李斯的狠厉超过老师荀子。 
        (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5分。其他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临武君说: “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荀况说:  “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 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 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如命令禁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微子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歌欢乐地颂扬周天子,远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来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论是多么边远荒僻鄙陋的国家,周天子也派人去关照,让百姓安居乐业,以至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周王朝恩威所能达到的属国,没有不服从、归顺的。这样的君王即叫作‘人师’,即为人表率的人。 《诗经》说: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指的这个。圣明君王的军队施行惩处而不挑起战争,固守城池而不发动进攻,与敌对阵作战而不先行出击,敌人上上下下喜悦欢欣就庆贺,并且不洗劫屠戮敌方的城镇,不偷袭无防备的敌人,不使将士们长久地滞留在外,军队出动作战不超越计划的时间,如此,便使混乱国家的百姓都喜欢这种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国君的统治,希望这种君王的军队到来。”临武君说:“你说的不错。” 
        陈嚣问荀况说:“您议论用兵之道,总是以仁义为根本,而仁者爱人,义者遵循情理,既然如此又怎么用兵打仗呢? 一切用兵之事都是为了争夺、攻伐啊。 ”荀况说: “并非像你所理解的这样。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 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循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为了争夺、攻伐。”
        材料二:
        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为人又毫不谦让,可以不顾一切发表高论。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 “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是如此的多; 天下的仁人义士,也是如此多。只有荀卿说:  “人性本恶。 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而李斯,比他的老师更为严重。
        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更加坚定的确信自己愚蠢的想法是正确的,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完全不值得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父亲如果杀人报仇,那么他的儿子也一定会变成盗贼强盗。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的法则,可是他的学生李斯,却用他传授的那些学问扰乱天下,他高傲的言论,奇异的观点,比起荀卿,真可以说是更加地激烈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两敌相争,此兴彼败》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房琯喜宾客,好谈论》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初,窦宪既立于除鞬为单于》
        《春,二月,亮遣使约吴同时大举》《魏书·高允传》《魏高宗起太华殿》
        《资治通鉴·大将军光忧懑》《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商君书·外内》
        《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通典·序》《三月,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剖身藏珠》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二)
        《安禄山专制三道》《汉主自秭归将进击吴》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
        《魏主以浩监秘书事》《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表
        《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百战奇略·车战》《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
        《李克用攻罗弘信》《温公家范》
        《韩非子·用人》《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武灵王平昼闲居》《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资治通鉴·汉纪十九》
        《进,与操遇于赤壁》《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蔡邕被害》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读通鉴论·梁元帝》《丞相嘉奏封事曰》
        《帝承魏氏刻薄奢侈之后,欲矫以仁俭》《秋,七月,魏公操至阳平》
        《资治通鉴·晋王还晋阳》《陈敬瑄恶顾彦朗与王建相亲》
        《赵奢论税》《仇香劝陈元》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颉利益衰,国人离散》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汉和帝以大司农沛国徐防为司空》
        《资治通鉴·贞观治道》《初,上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婿,敏中荐郑颢》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泰博学,善谈论》(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