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荀子·性恶》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性恶        《荀子》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注】①文理,即礼法。 ②从,“纵”。放纵。下同。③道,同“导”。④枸,“钩”,弯曲。檃(yin)栝,矫揉弯曲的木材使之变直的工具。烝,同“蒸”。矫,矫直。⑤砻(lóng),磨。厉,“砺”。⑥险,邪。 ⑦扰化,驯服教化。⑧道,蹈,实践。
        20.“伪”本义就是“人为”,可以拆解来合成字义。找出下面与之相同的一项(  )。(1分)
        A.武       B.晶       C.旦         D.材
        21.阅读第②段,下列判断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等性情。
        B.顺从人的性情就会产生争夺、违背礼制、产生暴乱。
        C.通过学习文化使人们学会言辞表达、合乎行文思路。
        D.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但是通过人为的努力变得善良。
        2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说理方面的作用。(4分)
        23.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有仁义礼智四端。请评价这两种观点。(5分)
         
         
         
        答案:
        (五)文言文二(13分)
        20.A(1分)
        21.C(3分)
        22.(4分)示例:采用比喻论证(或者:类比论证),以枸木矫正、钝铁磨砺为喻,(1分)说明人应该接受师法礼义教化才能为善的道理,(1分)说理形象生动。(1分。或者: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从结构上说,上承人性之恶,应当“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的道理,引出下文具体阐述“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的道理,(1分)说理自然顺畅。(1分)
        23.(5分)示例1: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孟子看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认为人性本善;荀子看到人在利益、欲望驱使下争夺、作恶的一面,认为人性本恶。(2分)但是人性兼具善恶,两者都没有全面地认识人性,孟子并没有考察人在利益冲突面前的自然本性,荀子也没有看到人与生俱来超越动物性的善良本性。(2分)比较而言,孟子的性善论更能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有助于建立社会的良序公俗。(2分)
        示例2:两种观点都有积极意义,荀子的观点重视教化的功能,引导人们去恶从善;孟子的观点勉励个人修身立德、君王施行仁政。它们都有助于重建社会伦理秩序。(4分)
        (也可以评判荀子的性恶论更有积极意义,或者两者都是错误的。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商挺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向拱传》
        《晋书·郭璞传》《晋书·杜预传》
        《荀子·强国》《宋史·吴中复传》
        《宋史·戚纶传》《晋书·郑默传》
        荀子《自知之明》荀子《劝学》
        《梁书·柳庆远传》《荀子·法行》
        《新唐书·李华传》《明史·王绂传》
        《晋书·何曾传》《宋史·王旦传》
        陆游《姚平仲小传》《王凝之妻》
        《明史·左懋第传》《魏书·胡叟传》
        《明史·陈友定传》《荀子·非相篇》
        《与卫中行书》《论语·克己复礼》《荀子·子道》
        《九疑山图记》《荀子·子道》
        《荀子·非相》《北史·元愉传》
        《明史·梅之焕传》《君子之学》
        归有光《魏诚甫行状》《三国志·杨俊传》
        《欧阳晔传》《荀子·修身》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