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有怵惕侧隐之心                                    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求取
        D.若火之始然                                               ……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知皆扩而充之矣                       D.若火之始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的君王正是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侧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侧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D(然:通“燃”,燃烧。)
        11.D(例句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它;C项代词,它;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C(“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理解有误。从“今人乍见需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可知,孟子认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听到孩子的哭声,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一定会出手相助的,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故选C项。)
        13.(1)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谓”“贼”、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能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做不到。(“苟”“四海”“事”各1分,句意1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北齐书·阳斐传》《元史·马亨传》
        《晋书·郭默传》《去宥》
        《孟子·滕文公正》方苞《二山人传》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孟子·梁息王》
        《明史·李时勉传》《孟子·梁惠王上》
        《明史·胡俨传》《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三国志·霍峻等传》《宋史·刘甲传》
        《宋书·沈怀文传》《新唐书·张荐传》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新唐书·郑覃传》
        《寡人之于国也》《明史·廖庄传》
        《三国志·步骘传》《学弈》
        《孟子·滕文公下》《宋史·陆诜传》
        《晋书·陶侃列传》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子·告子上》《弈旨》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晋书·江统传》《郑成功传》
        《冯妇搏虎》《宋书·何承天传》
        《汉书·张良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