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对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
B.民弗与也 与:和
C.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
D.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则君亲之 B. 君将以名取士耶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木欣欣以向荣
C.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D. 犹大匠之用木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者不居焉
贤者不做这种事
B.寡人知其不肖
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C.卒成不訾之器
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D.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12.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B.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C.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
②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14.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6分)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 (3分)B(与:亲附,跟随)
10.(3分)B(介词,根据;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助词,取独)
11.(3分)B(寡人知道自己不才)
12.(3分)C
13.(6分)①谁愿意舍弃那些获得君主亲近的做法而选择被君主疏远的做法呢?
②况且世家子弟,还没有全部委任他们做官呢。
【评分标准】“所以”“见”“且”“悉”“官”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本文认为,君主纳谏,臣子进谏,是君臣各自的职责,与“先有司”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意思是一致的。②本文认为用贤应用长处,舍短处,与“赦小过”赦免人的小过失意思一致。③本文认为应根据实际才能任选用贤人,与“举贤才”要重用贤人的意思是一致的。(“先有司”可以有“自己要做好表率”等理解)。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方面内容得3分,答出两方面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处,却不能任用贤才,(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自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
卫君谈论是非,群臣一致附和如同出于一人之口。子思说:“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卫君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子思)回答说:“人主自以为是,那么众人的谋略就不会被采纳。您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没有人敢纠正您的错误。卿大夫说话也自以为是,士庶人没有人敢纠正卿大夫的错误。君臣都自以为是,臣下都异口同声地称贤。称赞主上贤能就能顺从得福,批评主上错误就会悖逆遭祸。不去审察事情的对错,却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不明的了。不审视道理之所在,却阿谀奉承,求得宠幸,没有比这更谄媚的了。君主昏暗,臣子谄媚,人民是不会支持的。像这样的情况不予制止,(那么)国家将会灭亡了。”
卫君问(子思):“寡人的国政怎么样?”(子思)回答:“无非。”卫君说:“寡人知道自己不才,也希望真的是这样。”(子思)回答说:“迎合(您的)旨意,逢迎谄媚,您就亲近他;中正不阿,批评(您的)缺点,您就疏远他。能够使人富贵贫贱的,是您这个君主,谁愿意舍弃那些获得君主亲近的做法而选择被君主疏远的做法呢?因此,(群臣)争先恐后揣摩您的心理,而没有人批评您的错误。这就是我所说的‘无非’。”卫君说:“是这样啊,这是寡人的过失,如今(我)要知错改错。”
卫君对子思说:“贤才本来就是寡人希望得到的,(寡人)一定要任用(贤才)治理国家。”子思说:“卫国不是没有贤才,但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才没有被重用的缘故。您要按照名声来选用贤才呢?还是按照实际才能选取贤才呢?”(卫君)说:“一定要按照实际才能(选用贤才)。”子思说:“卫国东部边境有一个叫李音的人,是贤能而有实际才干的人。”(卫君)问:“他的父亲、祖父是什么人?”(子思)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农夫。”卫君于是大笑说:“寡人不喜欢农夫之子,没有任用这些人(的地方)。况且世家子弟,还没有全部委任他们做官呢!”子思说:“我称赞李音,是称赞他的贤才。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而当今鲁卫之君未必都像他们祖先一样(圣贤)。李音父亲、祖父虽然只善于务农,但李音未必与父亲、祖父相同。您说世家子弟还没有全部委任官职,那么我所说的(卫国)有贤才而不被任用,果然是实情了。我刚才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选用贤才不是按照实际才能。现在您不问李音贤在何处,却一听说他家世代务农,就嘲笑而不爱惜,就(说明)您选用贤才果真是相信名声而不问实际才能。”卫君理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子思对卫君说:“苟变,他的才能可以统帅五百乘战车,您选拔军队人才,得到这个人,就会天下无敌了。”卫君说:“我知道他的才能可以做将领,但苟变曾经担任官吏,向百姓征收赋税,白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因此(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任命官员,如同高明的工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它的长处,舍弃它的短处。因此,如果遇上几人合抱那么粗的杞树、梓树有几尺朽烂,高明的工匠是不会舍弃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几尺朽烂之处妨害的很细微,最终能(用这木材)制成珍贵的器具。如今您处于战国乱世,选拔国家重臣,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这种话可不能让邻国听见。我听说圣明君主的国政,(通过)尊重贤人来崇尚道德,(通过)举荐好人来勉励民众,(这样做)四境之内,谁敢不归化呢?”卫君再拜说:“(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