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 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
        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 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 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讵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景佑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序。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亏兵食                   亏:短少
        B.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恶:凶狠
        C.告易恻之仁                恻:同情
        D.然吏一壅之                雍:堵塞
        B:恶:讨厌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一以农田敕限        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
        B. 甚者笞而绝之       而仁人之心易恻也
        C.则诉于开封            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D. 然吏一壅之           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答案】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之七八。
        (关键点:4分。每句1分,语言通顺1分 )
        ⑵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3分)
        【答案】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
        (关键点:3 分。 “畿民”“缓急”“易知”各1分)
        ⑶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
        【答案】那些能决定百姓生死存亡、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
        8.作者“以夫素所叹着告之”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案:希望王圣纪能上下通达、体恤民情、恪尽职守。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恶:讨厌
        B.甚者笞而绝之      绝:死亡
        C.蠲其赋之多少      蠲:免除
        D.有缓急,近而易知也       缓急:紧急情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然言否者十七八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令与主簿、尉三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州不壅而闻于上      吾尝跛而望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畿地区发生水灾后,朝廷免除百姓巨额租税;接着发生旱灾,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法令,官员便严格按照规定收税。
        B.京畿百姓因无法忍受上级官吏对田赋的逼迫,一再向上级告状;皇帝委派官员实地调查,了解到实情,免除了百姓的赋税。
        C.作者认为京畿附近遇到急难之事,朝廷容易了解处理,像远在千里之外的扶风县朝廷便难知难见,情况疏通关键在地方官。
        D.本文是带有政论性的赠序.作者揭露官吏见风使舵而不体恤民情,赞誉皇帝圣明仁慈,对王圣纪任职为政寄予期待和勉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
        (2)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
        参考答案
        4.B(“绝”应为禁绝)
        5.C(“与”,和,连词)
        6.B(朝廷遣吏视察,皇帝闻之免除百姓赋税)
        7.(1)今年秋天该收租税时,担心老百姓侥幸(凭借)水旱灾害原因胡乱要求减免(赋税),从而让军粮减少,(朝廷)郑重下令有关官员谨慎处理这件事。(“因缘”、“妄”、“亏”、“谨”各1分,全句句意1分)
        (2)况且广阔的天下,几万里远的地方,(很多)事情很难知晓,不像大雨、积水、烈日很容易看见,(这样的情况)怎么数得清呢?(“四海”、“若”、“霖潦”、“数”各1分,全句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今年五月,连绵的大雨毁坏了麦子,(接着)黄河泛滥淹没了京城东部附近的洼田。不久,天又大旱,直到八月(没有下雨),高地里的豆类、粟类等作物干死。三 司(宋代最高行政机构)提议:“以前黄河在博州泛滥时,老百姓曾经假冒黄河灾害提出减免赋税的要求,结果得以减免赋税的百姓数以万计。今年秋天交赋税,恐 怕百姓又要借水旱为由妄图减免赋税,从而使军粮减少,因此朝廷应郑重下令让有关官员谨慎处理。”朝廷于是发布了严格征收赋税的命令,要求州县官吏执行。官 吏们无论远近,都迎合朝廷旨意讨厌百姓说水旱灾情,全部按照农田数目,依照规定缴纳赋税,甚至用鞭打方式禁绝报告灾情。
        京城附近的老百姓上告到县里,没有答理;于是就上告到开封,还是没有理会;(百姓们)于是聚在一起在宣德门外站立,上告宰相。于是(宰相)派遣官吏到附近 诸县四处调查,调查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之七八。最后巡查回来的,说百姓确实受灾了,而各级官员只是惧怕朝廷 命令,为苟且保全自己罢了(才不愿说出实情)。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很同情,全部免去京城附近百姓的赋税。
        我曾经私下感慨道:百姓生来有幸成为京城附近的居民,出现紧急情况,靠近(京城)容易知晓。大雨从天而降,河水淹没农田以及烈日高挂天空,这三种自然现 象,很容易看见。前两三年,旱灾蝗灾接连发生,朝廷年年根据灾情轻重,免去相应赋税,等到军粮短缺时就向丰收地区多收购粮食或者用官爵换粮食来补充。这样 看来,皇帝爱护百姓,仁者的心容易产生恻隐之情。(即使)处于很容易了解情况的京城附近,陈述容易看清的事情,向容易产生恻隐之心的仁人禀告,然而官员一 旦从中阻隔,情况就差点儿不能上达(到朝廷)。
        况且广阔的天下,几万里远的地方,(很多)事情很难知晓,不像大雨、积水、烈日很容易看见,(这样的情况)怎么数得清呢?假使皇帝有恻隐之心不能施恩于百姓,百姓有计划上告的苦楚不能传达到皇上,就是中间官吏阻隔造成的,(对此)能禁得住感叹之情吗?
        扶风作为一个县,隔在潼关的西面,距离京城在千里之外,百姓的灾难尚且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一定会很多,能决定生死是非曲直的人,就是县令、你以及县尉三人。 百姓的意愿能够不被阻塞,能让上级州官知晓,州官(信息)不被拥堵能让上级知晓,州县不阻塞,百姓意愿传达到上面,就靠县令、你、县尉来做到了。
        王君圣纪到扶风县做主簿。王圣纪喜欢学习,文辞较好,到扶风做官,是从政的开始,所以把我一直所感叹的事情告诉你。
        景祜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做赠序。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公讳颍,字孝叔》《求雨祭汉景帝文》《晚泊岳阳》《过海虞》
        《郭进请官》欧阳修《丛翠亭记》
        《六一居士传》(二)欧阳修《章望之字序》(二)
        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欧阳修《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集古录目序》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二)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二)
        欧阳修《送杨寘序》(二)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二)
        欧阳修集《公讳某》欧阳修《泷冈阡表》(二)
        欧阳修《夏日学书说》欧阳修《宦者传论》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鲁肃简公二事》
        欧阳修《朋党论》(二)《与荆南乐秀才书》《宋史·欧阳修传》
        《峡州至喜亭记》《妙赏亭》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二)欧阳修《非非堂记》
        《廖氏文集》序欧阳修《送杨寘序》
        欧阳修《纵囚论》(二)欧阳修《纵囚论》
        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欧阳修《偃虹堤记》(二)
        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二)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欧阳修《有美堂记》(二)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
        欧阳修《养鱼记》(二)欧阳修《桑怿传》
        欧阳修《本论》欧阳修《有美堂记》
        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欧阳修《菱溪石记》
        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二)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二)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二)
        《朋党论》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