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魏书·刘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予。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
        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騃奴戍主。诏曰:“选曾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
        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外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子绍珍,无他才用,善附会,好饮酒。袭子爵。天平中,坐子尚书郎洪业入于关中,率众侵扰,伏法。
        (节选自《魏书·刘藻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B.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C.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D.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太和是魏明帝的年号。
        C.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史上数度置废,后渐成虚衔或加官。
        D.爵是贵族封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是第四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藻恩成并施,治理有方。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鲁暴烈甚至对抗朝廷,刘藻到任后,推行恩义与打击豪强并施,收效显著。
        B.刘藻斩杀豪强,深得人心。他担任雍州城镇将时,擒获并杀了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震慑了氐人,雍州人上表请求刘藻担任騃奴主官。
        C.刘藻才能卓越,朝廷倚重。由于才能显著,朝廷不仅多次任命他担任地方长官,皇帝南征之时,还先后任命他为东道都督和征虏将军。
        D.刘藻一生荣耀,后代平庸。刘藻虽因饮酒过多而打过败战,但一生建立很多功劳;而他的儿子没有什么作为,孙子还因犯罪受到制裁。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
        ⑵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
         
         
        答案:
        13.D
        14.B
        15.D
        16.(1)刘藻登记他们的姓名户籍,征收他们的赋税,朝廷嘉奖了他。
        (2)我虽然才能比不上古人,但愿也不会把贼虏留给陛下,(到时)就应当斟满曲阿的美酒来招待百官。
         



        相关文言文练习
        《魏书·邢峦传》(二)《祖莹偷读》
        《魏书·胡国珍传》《魏书·崔休传》
        《魏书·苏湛传》《魏书·李冲传》(二)
        《魏书·郦范传》《魏书·古弼传》
        《魏书·李琰之传》《魏书·崔浩传》
        《魏书·张普惠传》《魏书·陆真传》
        《魏书·杨播传》《魏书·李平传》
        《魏书·游明根传》《魏书·于忠传》
        《魏书·祖莹传》《魏书·尉元传》
        《魏书·陆俟传》《魏书·拓跋仪传》(三)
        《魏书·郑羲传》《魏书·封敕文传》
        《魏书·孙绍传》《魏书·成淹传》
        《魏书·源子雍传》《魏书·元匡传》
        《魏书·源贺传》《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冯熙传》《魏书·刘芳传》
        《魏书·魏收传》《魏书·高闾传》
        《魏书·李安世传》(二)《魏书·李先传》
        《魏书·李顺传》《魏书·拓跋仪传》(二)
        《魏书·王冯弘传》《魏书·游肇传》
        《魏书·穆崇列传》《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拓跋仪传》《魏书·李安世传》
        《魏书·安同传》(二)《魏书·曹世表传》
        《魏书·高祐传》《魏书·许谦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