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父世珍,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五,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等南略定远。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 十六年春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陈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辟夏煜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谋取浙东未下诸路。戒诸将曰∶“克城以武,戡乱以仁。吾比入集庆,秋毫无犯,故一举而定。每闻诸将得一城不妄杀,辄喜不自胜。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二十一年春,国珍遣使来谢,饰金玉马鞍以献。却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 二十七年五月己亥,初置翰林院。是月,以旱减膳素食。六月戊辰,大雨,群臣请复膳。太祖曰∶“虽雨,伤禾已多,其赐民今年田租。”十二月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 (节选自《明史·本纪第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B. 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C. 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D. 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季,本义为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等义。 B. 甲戌,甲为天干,戌为地支,天干地支可纪年、月、日、时,此处是纪月。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文中的“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 D. 劝进,劝登帝位。指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或者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元璋早年投奔郭子兴,因郭子兴孱弱无大志,朱元璋认为不足与之共事,便交出兵众,与徐达等人去南边定远发展。 B.元军攻打滁州时,朱元璋设下埋伏诱败元军,随后又归还所缴获的马匹,并派父老慰问元军,元军退兵,滁州得以保全。 C.朱元璋治军颇有谋略,作战时眼光长远,往往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妥善的安排,不滥用武力,注重从心理上收服对方。 D.朱元璋体恤百姓,作战时重视保民安民,不喜妄杀,在百姓遭受旱灾时,减少膳食中的素食,并免除百姓当年的田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 (2)却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 14.简要概括朱元璋在攻陷集庆以及蒋山败敌后,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军民。(3分)
答 10. 【C】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 11.【B】“此处用来纪月“错,此处是纪日。 12.【D】“ 减少膳食中的素食”有误,不合情理。“以旱减膳素食”应该翻译为“因旱灾减少膳食,(不吃荤腥)只吃素食”。 13.(1)贤能的人我按照礼节来任用他们,旧政中不适宜的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殃害百姓。(“不便”、“殃”各1分,句意2分) (2)太祖推拒说∶“当今正是经营四方之时,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珍宝玩物不是我所喜好的东西。”(“却”、“好”各1分,句意2分) 14.(1)大胆安排纳降的士卒入值宿卫,以诚相待;(2)向官吏百姓宣传义军政策;(3)征辟当地的优秀人才;(4)倡导美德,安葬并表彰忠义的元臣御史大夫福寿。(每点1分,答好3点即可)
参考译文 明太祖名叫元璋,字国瑞,姓朱。其父朱世珍,生有四子,太祖是老四。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太祖当时二十五岁,于是在四月初一到濠州拜见郭子兴。子兴见其外貌形状十分惊奇,留下作为亲兵。郭子兴孱弱无大志,太祖考虑不值得与他共事,便交兵给别的将领,独自与徐达等人去南边定远发展。在路上遇到定远人李善长,与之交谈后大喜,便一起攻取滁州。 至正十四年(1354)冬十月,元朝丞相脱脱在高邮大败张士诚,并分兵包围六合。太祖说∶“六合破,滁州也将难以幸免。”与耿再成驻扎在瓦梁垒援救六合,奋力而战,护卫老弱者回到滁州。元兵不久蜂拥而来,进攻滁州,太祖设下埋伏诱败元兵。但考虑到元兵士气正旺,定会卷土重来,于是归还所获马匹,派父老备牛、酒酬谢元将说∶“我们守城在于防备别的强盗,你们为何舍下大盗而来残害良民呢”元兵由此退去,滁州得以保全。 至正十六年(1356)春二月二十五日,太祖进攻集庆,活捉陈兆先,使陈兆先部下三万六千人投降,但他们都疑惑、害怕不能自保。太祖挑选骁勇健壮的五百名投降士兵作为自己的护卫,并解下自己的铠甲,酣睡整夜,投降的众人才安心下来。三月十日,在蒋山再次击败元兵。元御史大夫福寿奋力战斗而死,康茂才投降。太祖入城,召集所有官吏父老告示说∶“元朝政治腐败,干戈蜂起,我来是为民除乱,请各位像以前一样安于职守。对贤士我以礼贤相待,对过去不适宜的政令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殃害百姓。”百姓大喜过望。太祖征召夏煜等十余人,埋葬御史大夫福寿来表彰他忠义。 至正十九年(1359)春正月十二日,太祖准备攻取浙东尚未攻下的各地,他告诫各位将领说“攻城凭借武力,治乱凭借仁义。我们进入集庆,秋毫无犯,所以一举而定。每每听到各位将领攻得一城不妄自乱杀,就喜不自胜。军队行动如火,不控制就将成燎原之势。为将能够以不杀人而起到武力征服的效果,难道仅是于国有利,实际是为子孙造福啊。” 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方国珍派使者前来谢罪,献上金玉马鞍。太祖推拒说∶“当今正是经营四方之时,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珍宝玩物不是我所喜好的东西。” 至正二十七年(1367)五月二十四日,初次设置翰林院。当月,因早突减少膳食,不吃荤腥,只吃素食,六月二十三日,下大雨,群臣恳请太祖恢复膳食。太祖说∶“虽然下雨,但伤害禾稼已很多,免除百姓今年田租。”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长率百官劝太祖即皇帝位,多次上表,太祖才答应。二十二日,告祭上天。洪武元年(1368)春正月初四日,在南郊祭祀天地,太祖登上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