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虞卿传》《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长平大败,赵王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楼缓曰:“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韩、魏闻之,必尽重王。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其言可谓善矣。然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乃知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蹑蹻檐簦:穿着草鞋,背着斗笠。指远行、跋涉。②魏齐:魏国相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若阴合A而阳绝B于齐C使D人随E张仪F苟与吾地G绝齐H未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文中指喜悦,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说”意思不同。
        B.故,文中指缘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的“故”意思相同。
        C.致,文中指给予,与《屈原列传》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思不同。
        D.疏,文中指粗疏、不周密,与《谏逐客书》中“疏士而不用”的“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卿善于游说,他风尘仆仆地拜见赵孝成王,两次被接见,都受到特别礼遇,分别得到了重金赏赐和上卿的官职,富有传奇色彩。    
        B.楼缓劝说赵王割地与秦国议和,虞卿针锋相对予以驳斥,认为应联齐抗秦,迫使秦国主动求和,从而使赵国获得韩、魏的尊重和亲善。
        C.虞卿甘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和魏齐秘密逃离赵国,却在大梁陷入困顿。魏齐死后,他著书立说,世传《虞氏春秋》。
        D.洪迈认为陈轸一开始对楚怀王的劝谏是正确的,但之后的谋划却很荒谬,向秦国恭敬卑微地谢罪再乞求援助的做法更是远不及虞卿。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
        (2)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
        14.虞卿主张赵国“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陈轸主张楚国“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二人的策略中对敌国与盟国各是什么态度?(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FG(原句标点: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
        11.(3分)D(《谏逐客书》中“疏士而不用”的“疏”意思是疏远。)
        12.(3分)D(“向秦国恭敬卑微地谢罪再乞求援助”有误,文中洪迈认为,应该谦恭地向齐国谢罪,寻求齐国的支援。)
        13.(8分)
        (1)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疲敝,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
        译出大意给2分;“弊”(疲敝、困乏、困顿、衰弱)、“何秦之图”(倒装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这就是陈轸不去认真考虑齐国的邦交是否可以断绝,仅仅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而已。
        译出大意给2分;“计”(考虑、谋划)、“但”(仅,只是)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14.(3分)
        虞卿:对敌国决不屈服,通过抗击从敌国获取土地;对盟国给予土地,与之强化同盟关系,共同抗敌。
        陈轸:对敌国屈服,割让土地;对盟国背信弃义,掠夺其土地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答出一人的态度给1分,答出两人的态度给3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穿着草鞋,背着斗笠,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王,赵王便赐给他百镒黄金,一对白璧;第二次拜见赵王,就当上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长平之战,赵国大败,赵王派赵郝去秦国订约结交,割让六县之地求和。楼缓说:“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为什么呢?(天下诸侯)说‘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这样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疲敝,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虞卿听到这番议论后,去拜见赵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这只是越发让天下诸侯怀疑我们了,又怎么能抚慰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所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是坚决不给土地就算了。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可以与我们合力向西攻打秦国,齐王倾听大王的计谋,不用等话说完(就会同意)。这就是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却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而且又向天下诸侯显示赵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这件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从而与秦国改换了所处的位置。”赵王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虞卿还没返回赵国,秦国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逃跑了。虞卿因为魏齐的缘故,不以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为重,与魏齐一起秘密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世人称之为《虞氏春秋》。    
        材料二:
        战国时的权谋之士,进行游说,合纵连横,都追求一时的利益,根本不考虑正义道理是非曲直在哪一方面。张仪欺蒙楚怀王,让楚国和齐国断交并把秦国的商於之地献给楚王。陈轸劝谏说:“张仪一定会背弃大王,商於也不能得到,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这样做就是在北边断绝和齐国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秦国的边患。”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了。但是他说:“不如暗地里和齐国保持联合,而表面上跟它断交,派人跟着张仪,如果给我们土地,再跟齐国断交不迟。”这就是陈轸不去认真考虑齐国的邦交是否可以断绝,仅仅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而已。等到秦国背弃盟约,楚王想攻打秦国。陈轸又劝阻说:“不如因此而送给秦国一个大城市,和它合兵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丧失土地给了秦国,却从齐国得到补偿。”这条计策尤其荒谬背理不合于道义。而且秦国把无道的行为强加于楚国,却要送给它土地;齐国本来是盟国,楚国却无缘无故和它断交!本应割让土地送去财物,用恭敬谦虚的话向齐国谢罪,再次恳求齐国的支援,却反倒要攻打齐国,陈轸的劝说在这里就是疏漏谬误了。这才知道虞卿是豪杰之士,不是陈轸之流所能赶得上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容斋随笔》之《野史不可信》
        《容斋随笔·诸葛孔明千载人》《容斋随笔·韩文公佚事》《潮州韩文公庙碑》
        《徙木偾表》《郑大纯墓表》
        《宋史·李继宣传》《新唐书·杜甫传》
        《明史·张曰韬传》《容斋随笔·谈丛失实》
        《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韩非子·说难》《元史·阔里吉思传》
        《宋史·张存传》《萧颖士风节》
        《元史·刘好礼传》《北齐书·杨愔传》
        《李彦仙传》岳珂《义騟传》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吕氏春秋·知分》
        《宋史·吕祖俭传》姚莹《汤海秋传》
        《汤海秋传》《宋书·王韶之传》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明史·赵时春传》
        《宋史·韩肖胄传》《梁书·何胤传》
        《汉士择所从》《原臣》《周公·李迁哲传》
        《帝范崇俭第八》《容斋随笔·帝王训俭》彭士望《九牛坝观抵戏记》
        《北史·奚康生传》《隋书·长孙晟传》
        《宋史·王安礼传》《宋史·黄伯思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