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文,完成10~14题。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尧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曩臣之才因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胃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袭劳,此进超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然困于南阳,险于乌果,危于祁连,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邑翁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复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搡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邓铜等七十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困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投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驱跌,曾丕称帝。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以A先B帝C之D明E曩F臣G之H才I因J知K臣L伐M贼N才O弱P敌Q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帝,即文中的“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即后主刘禅之父。
        B.江东,长江下游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其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右。
        C.伪,指非法的,非正统的,与李密的《陈情表》中“少仕伪朝”的“伪”字意思相同。
        D.拊手,即拍手,此处表达的情感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掌”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休作战大败而归,曹魏率其军队开赴东方,诸葛亮认为此时曹魏关中一带的兵力空虚,于是向汉后主刘禅进言,主张出兵关中。
        B.刘备虑事深远,认为蜀汉不能长久割据一隅,讨伐曾魏可能失败,但若不伐,结局依然是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放手一搏。
        C.诸葛亮分条阐明出师北伐的紧迫性,原因之一就是蜀汉的精英将领一年之内纷纷殒亡,此后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这对蜀汉十分不利。
        D.诸葛亮谦逊地认为,自己比不上汉代的张良、陈平,比不上智慧谋略高超的曹操,蜀国也力量薄弱,如今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尽力而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2)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4.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给后主的进言中提到刘繇、王朗之事?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EIN【解析】原句应为“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
        11. C【解析】A项“高帝”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尊号“高皇帝”,庙号“汉太祖”;B项“江东”又称为“江左”,而非“江右”;D项“曹操拊手”是曹操看到刘备在楚地战败而拍手高兴,“阿母大拊掌”是母亲看到刘兰芝突然返回娘家表示惊异。
        12. C【解析】“此后数年蜀地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错,三分之二指将领。
        13(1)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疲惫不堪,又竭力在东方作战,按照兵法要趁着敌人疲劳进攻,此时正是进攻的时机。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适”“务”“乘”,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我恭敬谨慎地为国家竭尽心力,直到死为止,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先看到的了。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明”“逆睹”、判断句,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刘、王保守拖延错失良机,致使孙策强大;②以此类比,希望后主吸引以为戒;
        ③驳斥反对出兵的主张
        (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蜀汉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向东出发,关中空虚兵少势弱,打算出兵攻击魏国,群臣天多对能否取胜存有疑虑。诸葛亮向汉后主进言说:“先帝深深忧虑的是汉和魏贼不能并立,帝王的墓业不能偏安于蜀地,所以把讨伐敌人的任务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了解我讨伐敌人的能力不足而敌人强大;但是不讨伐敌人,帝王的基业也会衰亡,只是坐等衰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敌人!所以托付给我这一重任而不加怀疑。我五月渡过沪水,深入偏远荒蛮的地区,不是不爱惜自己,只是考虑到帝王的基业不可以在蜀都偏安保全,所以冒着危险和灾难来继承先帝的遗志,可是议论的人认为这不是好办法。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疲惫不堪,又竭力在东方作战,按照兵法要趁着敌人疲劳进攻,此时正是进攻的时机。我恭谨地把相关事项陈述如下:高帝刘邦明如日月,谋臣智谋深远,但也历经危难,受过重创,危难过后,才转而为安。如今陛下比不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打算用持久之计取胜,坐收平定天下之利,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危商讨计策,今年不打仗,明年不征伐,使得孙策安然地强大起来,以致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谋远超别人,但也曾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险,在祁连临危,差一点死在潼关,这样之后才获得了一时的平定;何况我才疏力弱,而想不经过危难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不能攻下,四次跨越巢湖不能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谋害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每称赞曹操是英才,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是庸才,怎能必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了汉中,只经过一年时间,却丧亡了赵云、邓铜等七十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之内,从四面八方集合起来的精英,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要损失三分之二,还能用什么去打败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如今民众贫困兵士疲乏,可是国家大事不可停息,原地驻守和出兵进取,辛劳耗费正好相等,却不趁着关中空虚进攻敌人,打算凭借一州之地同敌人长期对峙,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以前先帝在楚地战败,曹操拍手高兴,认为天下已定。然而后来先帝东连孙吴,西取巴蜀,挥师北伐,杀了夏侯渊,这是曹操的失策而汉朝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吴国又违背盟约,关羽败亡,秭归受挫,曹丕称帝。我恭敬谨慎地为国家竭尽心力,直到死为止,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先看到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泰博学,善谈论》(二)《泰博学,善谈论》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刘备纳贤》
        《资治通鉴·后周纪三》《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
        《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赵简子置后》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
        《或上言秦府旧兵》《帝深疾浮华之士》
        《太元八年,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都下震恐》资治通鉴《赵武灵王爱少子何》
        《汉王与楚大战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穆公亡马》
        陆贾著《新语》《贾谊献策》
        《韩信巧答》《吴汉破公孙述于鱼涪津》
        《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二)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蒙骜伐魏》
        《薛王李业之舅王仙童,侵暴百姓》《资治通鉴·齐纪六·魏主雅重门族》
        《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称臣》《资治通鉴·梁纪五·天监十八年》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资治通鉴·李辅国素微贱》
        《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
        《帝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二)《资治通鉴·唐纪三·窦建德谓其群下曰》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帝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太元八年八月甲子,坚发长安》
        《一钱太守》《资治通鉴·初,刘仁轨为给事中》
        《资治通鉴·曹操在许》(二)《资治通鉴·王翦传》
        《资治通鉴·魏主以平城地寒》《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资治通鉴·智襄子为政》
        《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城者益得职》《资治通鉴·邓鹭欲弃凉州》
        《李愬谋袭蔡州》(二)《李愬谋袭蔡州》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