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拟岘台记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1】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橡、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2】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蹊聚落,树阴晻暧,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烟云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有感于裴君、州人之乐,予为之记。
(取材于曾巩《元丰类稿》)
注释:【1】岘山:在湖北襄阳县南,风景胜地,历史文化名山。【2】舄: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 属:下属
B.缭以横槛 缭:围绕
C.挟光景而薄星辰 薄:单薄
D.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 垣:筑墙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姚鼐《登泰山记》)
B.而命之曰“拟岘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C.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 蚓无爪牙之利(《荀子·劝学》)
D.而寓其乐于此 不拘于时(韩愈《师说》)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没有人会立刻喜爱这里
B.以脱埃氛、绝烦嚣 来摆脱尘埃浊气、隔绝烦扰喧嚣
C.皆出乎衽席之内 都呈现在座席上人们的视野里
D.而亦各适其适也 但也都各自享有自己的乐趣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记述了拟岘台的来历、得名原因,以及作者创作此文的缘由。
B.裴君在抚州城东修建的亭台,虽然雄伟壮观,但不幸被雨水冲毁。
C.作者描绘拟岘台周边景观,动静结合,视听交错,用笔简练传神。
D.抚州虽然交通不便利,但多良田,少虫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0.文章结尾说“有感于裴君、州人之乐”。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裴君和抚州百姓有哪些“乐”。(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6.(3分)C 7.(3分)C 8.(3分)A 9.(3分)B
10.(6分)
答案要点:
①裴君发现抚州城东角虽被雨水冲毁,但周围风景优美,令人可喜。
②裴君顺应抚州民俗,清简而治,修建了拟岘台,有闲暇可以与下属、宾客登台,享游观之乐。
③抚州百姓自给自足,没有征役之苦,在裴君的治理下,享有太平安定之乐。
④抚州百姓登临拟岘台,欣赏变化万端的景色,享游玩之乐。
【评分参考】①④各1分,②③各2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