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①所言,可以自鉴。’”
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其序曰:“始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曰:“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师帅,人仰以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注]①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B.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C.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D.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名号,汉武帝始建,一帝只能有一号。
B.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割谷物。“稼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C.夺,文中意为“耽误”,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同。
D.飧,文中意为“饭食”,与《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的“飧”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太宗虽国事繁忙,但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他从吃饭、乘马等生活琐事出发,教育太子要爱惜百姓,不夺民时,以期休养生息,使国家安定。
B.魏征受命于唐太宗辑录《诸王善恶录》,其序中对比分析了开国时受封的王和后世继位的子孙的善恶得失,以此告诫诸王。此文得到太宗的认可。
C.唐太宗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君子和小人都并不常见,应当努力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一天天地彰显善行,避免受刑罚或被处死。
D.针对皇子年龄尚小,且多授以都督、刺史等职的情况,谏议大夫褚遂良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既不利于百姓的安宁,也不利于皇子自身的成人自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4分)
▲
(2)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4分)
▲
14.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讲的是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
答案:
10.B(“太子”是建立的宾语,紧跟“建立”不可断开,排除AC;“临食将饭”是连贯动作,不可断开,排除CD。)
11.A(“一帝只能有一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C(“并不常见”错,应该是并不固定不变。)
13.(1)学习好的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错误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哪能不以此勉励自己呢!(“誉”、“咎”、“兴亡是系”宾语前置、问句,各1分。)
(2)我听说凭借德行能使人信服,这确实不是信口乱说。我近来曾梦见一个叫做虞舜的人,不禁肃然起敬。(“物”“信”“比”“竦然敬异”,各1分。)
14.第一问:弯曲的树木受到约束就能变正,人能听人规劝就会明智。第二问:告诫太子要虚心纳谏,教育侍臣要勇于进谏。(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参考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设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耕种、收获等农业劳动都很艰难辛苦,这些活儿全靠农民努力。只有不去耽误他们劳作的时间,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按时养息它,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我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棵树虽然弯曲,用绳约束它就可以变直。做君主的即使有时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戒。’”
贞观七年,太宗命令侍中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把它赠送给各个王子。序中写道:“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知道王国创建的艰难,因此在位时不骄纵。有的像汉楚元王那样求贤,有的像周公那样纳士。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现在我收录自古以来各个帝王做事的得失情况,根据善恶不同分类,各写一篇,书名叫作《诸王善恶录》。学习好的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错误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哪能不以此勉励自己呢!”太宗对诸位王子说:“此书应放在你们书桌的座右,用作你们立身处根本。”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王子说:“我听说凭借德行能使人信服,这确实不是信口乱说。我近来梦见一个叫做虞舜的人,不禁肃然起敬。如果梦见桀、纣,我一定会砍死他。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责的是只有德行,哪里用得着谈及富贵呢?你们位列王公,衣食丰足,更应加强德行修养,这岂不两全其美?况且君子小人本来就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做善事就成为君子,做恶事就成了小人。你们应当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使你们的善行一天天地显扬,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使自己陷入刑戮之中。”
贞观年间,年龄小的皇子多被授以都督、刺史的爵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进谏道:“刺史和都督,人们仰仗他得以安宁。因此皇上爱抚体恤百姓,常选择贤能的人。汉宣帝说:‘与我一同治理国家的,是享受两千石俸禄的有才能的人。’按我的想法,陛下皇子中年龄尚小,还不能统领百姓的,请暂时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一则他们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违法乱纪;二则出入观习朝堂仪式,自然地成长自立。时间长了,养成习惯,自然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能符合条件的,再派遣他们到州郡任职。”太宗赞扬并且采纳了褚遂良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