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司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峙。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家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相扇动,往往棋峙    棋峙:相持不下
        B.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禁止:有禁则止
        C.文帝践阼,复置并州    践阼:巡察各地
        D.政治常为天下最        政治:政事治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
            求,无乃尔是过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习任并州刺史时,形势复杂而严峻,他采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终于使匈奴归顺,豪强远遁,边境安定,百姓安宁。
        B.梁习历经太祖、文帝和明帝三代,为三朝元老,每个时期都受到丰厚的赏赐。去世后,儿子梁施继承了官爵。
        C.太祖认为梁习和王思都是军中的义士,而梁习的义表现在代人蒙冤而不申辩,王思的义表现在自陈己罪不让同僚蒙冤。
        D.两段选文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表现了梁习品质的两个侧面,第一段主要表现他的善治,第二段主要表现他的重义。

        【答案】

        5、C(践阼:登上帝位)
        6、C(A连词,于是/连词,才;B代词,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助词,和“为”组合,表示被动;C均为目的连词,来;D连词,和/语气词,吧。)
        7、A(“豪强远遁”有违文意)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孙礼传》《三国志·周瑜传》(二)
        《三国志·邓艾传》(三)《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三国志·步骘传》(二)《三国志·杨阜传》(二)
        《三国志·贾逵传》《三国志·武帝纪》(二)
        《三国志·曹操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三国志·胡综传》(二)《三国志·田畴传》
        《三国志·孙权传》《三国志·诸葛恪传》
        《三国志·吕岱传》《三国志·卫觊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三国志·孙登传》(二)
        《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二)
        《三国志·夏侯惇传》(二)《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三国志·田豫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薛莹传》
        《三国志·薛综传》《三国志﹒华佗传》(四)
        《三国志·夏侯惇传》《三国志﹒华佗传》(三)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二)《三国志·吕范传》
        《三国志·杨阜传》《三国志·刘晔传》(二)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二)《三国志·典韦传》(二)
        《三国志·程昱传》(二)《三国志·杨沛传》
        《三国志·刘巴传》《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三国志·曹洪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三国志·钟会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