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节选)[注]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进明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强留之,具食与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将斩之;又降霁云。巡呼云曰:“不可为不义屈!”即不屈。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及城陷,巡将戮。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注]本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而作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B.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C.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D.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诚畏死”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诚”字含义不相同。
        B. “贼”,名词,中国古代可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叛军。
        C. “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谦称自己等义,文中用的是第一种。
        D.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就”字的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翻阅家中旧书《张巡传》,发现《张巡传》虽详细周密,但仍有缺失,没有为爱国守将许远作传,且有关雷万春的事迹不全,因而写下这篇文章。
        B. 睢阳城被叛军攻破后,张巡先于许远而死,张、许两家的子弟认为许远因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虏,韩愈依据实情展开分析,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
        C. 议论的人认为城池被攻陷,是从许远所守之地开始,由此诽谤诋毁他,作者则以人的内脏受到侵害、绳子受力扯断为喻,阐发道理,为许远正名。
        D. 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时,睢阳城形势危急,断粮一个多月,贺兰进明出于私心,不顾在座众人反对,坚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南霁云不屈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14. 文章借张籍之口讲述了有关张巡的什么事迹,分别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B 11. D 12. D
        13. (1)(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绩和名声
        (2)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
        14. ①张巡写文章一挥而就,不打草稿,突出其才思敏捷;
        ②张巡见过百姓、士兵一次就能记在心中,突出其过目不忘;
        ③张巡被杀前脸色不慌,神态安详,突出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参考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细周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绩和名声。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断裂的地方,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过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南霁云义气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叛贼准备杀掉他;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张巡叫南霁云道:“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等到城破后,张巡就要被处死。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



        相关文言文练习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三)韩愈《送石处士序》
        《读荀》《读墨子》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二)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劝学》《读荀》韩愈《医说》
        《赠黎安二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送杨少尹序》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二)韩愈《通解》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颂》韩愈《送孟东野序》(二)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二)韩愈《讳辩》(二)
        韩愈《伯夷颂》韩愈《原性》
        韩愈《送穷文》韩愈《祭鳄鱼文》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韩愈《守戒》
        韩愈《欧阳生哀辞》韩愈《答胡生书》
        韩愈《上宰相第三书》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送许郢州序》韩愈《原毁》
        《农夫殴宦》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送权秀才序》《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韩愈《感二鸟赋(并序)》韩愈《答侯继书》
        韩愈《何蕃传》韩愈《与孟尚书书》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二)韩愈《重答张籍书》
        《送李愿归盘谷序》(二)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韩愈《答刘正夫书》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韩愈《画记》《祭十二郎文》《祭妹文》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韩愈《上张仆射书》
        韩愈《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